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企业也逐渐转变人才观念,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而对技术人才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态度。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职业类院校应如何呼应,寻找一条适应市场、服务企业的道路?笔者认为,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专业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学以致用,工学交融。职业学校不仅要发挥学校的理论优势,还应发挥企业的实践优势,让学生多进工厂多下车间,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校就能成为一名准技术工人,出校门就能单独走上操作台。
服务地方经济,“量身”培养本土化人才。不仅是转椅行业,我县的其它行业,如竹制品、旅游、餐饮等都是我县较大的产业,职业学校若能将其服务或生产流程也充实到学校教学过程中,为这些行业多输送知识、技术双型人才,将为发展地方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
学生有出路。一位企业主曾告诉笔者,企业每年培训新员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知识与才能兼备的人才就像一件成品,“出炉”就可使用,无需再进行培训加工,自然受到企业欢迎。
我们为“工厂”搬进学校叫好,为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学校与市场对接叫好,我们更希望这样的对接机会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