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国内国际>>社会
中科院博士自称破解3000年前夜光杯之谜
2008年10月29日13:41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编辑: 樊慧


   明渔翁嬉荷琥珀杯

   中科院博士在汉自称破解3000年前夜光杯之谜: 夜光杯不是白玉,实为琥珀

   唐代大诗人王翰《凉州词》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夜光杯材质为何物?昨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在中国地质大学参加2008珠宝学术交流会时称,经过自己长达8年的研究证明,诗句中所指的夜光杯就是琥珀。

   最早记载为西汉时期

   最早在旧题西汉东方朔所著的《海内十洲记》中有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然而,由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至今没有在地下发掘到得名夜光杯的文物,夜光杯是何等材质?其夜光机理如何?迄今为止三千年了,仍是一个谜。

   “古籍记载的夜光杯材质为‘白玉之精’,但以酒泉玉石雕琢出的夜光杯并不是传说中的夜光杯。”昨日,王春云作出了这一论断。他引用《海内十洲记》作佐证。

   “白玉之精”是谀词

   王春云分析认为,传说中的夜光杯的材质为“白玉之精”。“现代有很多学者猜测可能就是古代西域的‘白玉’或者颜色偏墨绿色的酒泉玉石,甚至于有人认为是玻璃;由于夜光杯在秦代已然绝迹,一直到热衷于西域开发的大唐盛世才重新面世。身处西汉时期的东方朔当然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夜光杯,‘白玉之精’也只是谀词。”

   夜光杯自身不会发光

   王春云分析说,夜光杯的夜光也不太可能像夜明珠的夜光一样源自于对外来光的强烈反射和色散,应该来自杯体本身产生的透过光。当夜光杯斟酒后被月光、灯光或者火光映照,这些光辉透过杯壁与酒色相互辉耀,如此而呈现夜光的光彩。

   王春云还否定了夜光杯由白玉、玛瑙、水晶等制成的可能。“由于周朝时白玉、玛瑙等透明度差,可以批量生产而不符合珠宝珍稀的原则,所以不可能是夜光杯的材质。”

   另外,夜光杯总是与很强的吸附玉露、吸附液体的功能有关联,在吸附液体后显得“汁甘而香美”。水晶在这一方面表示较差,也不可能是夜光杯材质。

   夜光杯材质应为琥珀

   据了解,曾经是千古之谜的“香玉”已经被王春云成功证明就是琥珀。昨日在论坛上,王春云再次抛出自己新的研究成果,“‘杯香而甘美’的‘玉杯’就是香玉杯,就是琥珀杯。因琥珀的吸水性很强,这一特性在各种宝石里十分突出。”

   王春云表示,无论是东方朔的“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还是唐王翰《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抑或唐李白《客中行》的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描述的夜光杯的诗情画意的情景总是与琥珀有关。

   史上掘出三只琥珀杯

   长江商报:既然您揭示夜光杯就是琥珀杯,那么历史上是否有发掘出琥珀杯?

   王春云:历史上曾共发掘出三只琥珀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21年在英国布莱顿附近的古墓穴中发掘出来的后茯琥珀杯(Hove cup)。它的杯体由一整块血红色琥珀精雕细刻而成,内外抛光非常均匀,直径大约9厘米,有一个小把手,杯口处还有8个漂亮的小圈。表面已经出现裂缝,但整体保存完好。后茯琥珀杯的制作年代为铜器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晚商时期,靠近西周早期。另外两只琥珀杯是70年代我国考古发掘出来的,目前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一只为血珀杯,另一只为白珀杯。

   酒泉“夜光杯”值得收藏

   长江商报:甘肃酒泉的蛇纹石玉石被用来琢磨和雕刻“夜光杯”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按照您的说法,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夜光杯,那么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王春云:《中华手工》2008年第1期回忆,1958年朱德委员长视察酒泉时曾特别指出:“夜光杯这个手艺不能断绝,要大力发展。”2006年5月20日,酒泉的“夜光杯”雕还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事实表明,酒泉的“夜光杯”生产本身已经进入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酒泉产的这种“夜光杯”肯定值得收藏,我个人就收藏了一套这样的酒杯。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