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娣是该校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5级学生,她来自孝感孝南区肖港镇一个农村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2005年入学时,学校为其办理了助学贷款,并减免部分学费,她才得以入学。
入校后,杨娣发过传单、卖过手机卡,半年后找到两份家教,每月能赚500元。经她辅导的一名初二学生,不到一学期,成绩由中等变为先进,杨娣的家教名声一下传开。
杨娣最多时1个月做8份家教:一名学生每周5次,其他每周一次,每月能挣2000元。杨娣说:“周末早上买些馒头或蛋糕,中饭和晚饭在公交车上吃。”
最先发现杨娣一天做8份家教的是班主任张继涛老师。去年12月,张老师在和杨娣的一次谈话中,她无意透露了自己“非常忙,时间不够用。”从那以后,张老师对她格外关注,并希望她不要因此荒废学业。
杨娣的班长吴钊说,杨娣每月伙食费不过200元,很少买新衣服。她始终铭记上大学前对父母的承诺:不花家里一分钱。3年来,她向家里寄回2万元,每次回家给父母带礼物,“爸爸明年50岁,想给家里买新家具为他祝寿。”杨娣说着自豪地笑了。
进入大四,杨娣想考研。考虑到她的作息时间“不规律”,该院破格允许其在校外租房复习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