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呼声不断,而如何把握市场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于是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借鉴经验。但许多农民对那些成功经验不是活学活用,而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例如有人听说某人养兔发了家,就跟着养兔;看到某报介绍大棚菜市场红火,就“一窝蜂”地跟着上大棚……岂知市场是动态的,变幻莫测。今天看着市场如日中天,但等你养了种了,价格可能就一路下滑,跌入低谷。有人问,不是说要“跟着市场转”吗,怎么转来转去反转赔了钱?错就错在一个“跟”字上,市场不能“跟”。
一方面,因为市场供求是时时变化的,供不应求时就会拉动市场价格上扬,刺激许多人跟着去种去养,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较长,一旦产品生产出来了,就导致供大于求,市场也随之转入低谷期。另一方面,即使市场没有变化,如果不去综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盲目地跟着市场转,犯“南草北种”的错误,不仅形成不了规模,而且产品质量也保证不了,更卖不出好价钱。
市场不能“跟”,但要“抢”。所谓“抢”,就是在科学分析预测市场的基础上,抓住某一农产品市场看好的势头,因地制宜,抢速度,抢时间,抢机遇,保证在价格回落前把产品生产出来,推向市场。要“抢”市场,就要抓住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科学预测上项目,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的产品。项目一旦投产,不要盲目改变生产项目,即使处于市场的低谷期,也要坚持“顶住”。与其另投资改变生产项目,重新开拓市场,不如把这些精力、财力放到改造原产品的深加工或储藏环节上,拉长产业链条,养精蓄锐,迎接新一轮的市场高潮。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把握机遇,“抢”住市场,想尽办法占领市场,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致富的道路上,农民朋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选优”的项目坚持下去,并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样才能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取到致富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