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农产品为例,它没有永久的热销和滞销之分。有些“冷”了数年成了“盲点”的农产品极有可能成为“卖点”。前几年生姜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元以下徘徊,不少农民因价低,不愿再种,已经成为“盲点”。某县抓住这一“盲点”,把生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00亩扩大到10000亩,而湖北、广东等地正大量需要生姜做为加工原料,当年生姜紧俏,许多农民因此赚了不少。这是在产品的“盲点”上找“卖点”。
其次,在价格“盲点”上找“卖点”。比如有些农作物,产品有市场,生产成本也低,又特别适宜当地生产,但由于市场价格较低,受到生产者的冷落。前几年,浙江蜜柑鲜销市场价格低迷,但有些人发现,橘片加工的厂家正需要这些蜜柑作原料,产品销路不成问题,于是承包了大面积蜜柑园,结果他们赚的比其他柑橘品种种植户的要多得多。
再者,可在绿色“盲点”上找“卖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可有些地方对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仍不够重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大,重金属、硝酸盐含量超标。因此,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将是又一市场“卖点”。
可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找到市场中的“盲点”,往往也就找到了“卖点”。闯市场的农民朋友不妨下力气去捕捉市场中的“盲点”,在“盲点”上发现“卖点”,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