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交织,文物遗存与现代化工业厂房相互辉映,演绎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盛况。 良朋、高禹——作为安吉新兴的工业城镇,再也不是原来人们印象中的“北大荒”的凄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别墅、林立的厂房、宽阔的马路、奔驰的轿车。境内大量的两汉时期的古墓葬,其数量之多、文物之丰、规格之高,是浙江同时期的文物遗存之最。这些遗存,为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根据卫星遥感测定,良朋上马山、高禹五福一带(现天子湖工业园区范围内)有隆起的土墩1000多座,结合历年来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些土墩绝大部分都是两汉时期的古墓葬。然而,1000余座土墩并不包括这里所有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深埋于地下,表面上看不见的古墓葬,这些深埋于地下的土坑墓是战国时期楚文化遗存。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相继称霸长江下游一带,成为当时六大强国中的两国,到了战国晚期,被楚国所灭,安吉在这一时期属于楚国统治,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物工作者在这里抢救发掘了大批的古墓葬,据不完全统计,发掘土墩近200座,墓葬400座左右,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发掘战国晚期楚文化木椁墓10余座。楚墓中出土的具有典型楚文化风格的漆木耳杯,堪称为文物中的精品,在浙江地区为首次发现。2004年1月出土了一墓五鼎的高规格葬制的墓葬,根据当时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为九鼎,王公贵族为七鼎,大夫为五鼎,由此推断该墓地并不是一般的埋葬区;两汉墓葬中出土的铜镜,不仅数量众多、品种丰富,且早、中、晚各个时期俱全,亦是浙江境内少有的,最早的有战国的五山纹镜,最好的有西汉草叶纹镜,最多的有东汉博局纹镜等。1981年出土的一件西汉铜鼓,根据其型制和工艺分析,具有云南滇文化少数民族的特点,至今在东南沿海一带很少发现,该铜鼓的出土,证明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这里就与遥远的祖国边陲有着密切交往的历史,西汉铜鼓不失为一件民族友好往来标志的重要文物。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既有实用器,又有冥器(陪葬器),相当部分保存完整且器形硕大。鼎、盒、壶、钫的组合出土,更进一步证明了墓葬规格的等级之高,墓主人地位的显赫。 由于古城遗址周边的龙山、笔架山早已埋葬着大量的春秋战国早、中期王公贵族阶层的墓穴,那么,到了战国晚期和两汉时期,居住于古城遗址内的贵族阶层只能另觅他处作为自己永远的安身之处。良朋、高禹一带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与古城遗址相邻,成了他们一处理想仙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