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古鄣履痕
[重拾记忆]巍巍独松关 漫漫古驿道
2008年09月08日16:34 | 来源: 假日周刊 | 作者: | 编辑: 樊慧

    安吉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境内山高路徒,易守难攻,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出现了许多人工垒筑的防守关隘,如独松关、千秋关、唐舍关、幽岭关等。在诸多关隘中,尤以独松关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发生的历史事件重大而著名。与独松关齿唇相依的古驿道承载了或许比独松关更多的历史信息。
    独松关及古驿道位于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的崇山峻岭之中,青青山泉沿着山涧小溪与古驿道并肩蜿蜒,竞相从独松岭奔关而下,溪流过关洞、驿道穿关口,一路向关上村、向远方奔流和延伸。关上村伴随着独松关及古驿道,一路走来,见证了其昔日磨难的岁月和如今和平繁荣的环境。
    清同治版《安吉县志·古迹》载:“独松关,宋建炎间(公元1127-1130年)兵起,垒石为关,名曰独松关。”原独松关墙为横跨东西两山,现存山溪以西部分,长23.5米,宽13米,高6.6米。南北向瓮城式建筑,原有箭楼。墙体用大块卵石与不规则块石包砌,内用土石夯筑。
    古驿道,相传始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驿道自关北58米处的关上村经独松关,向南延伸越过独松岭至余杭百丈镇独松村,长约1200余米,安吉段约1100米。驿道宽1.2米至2米,用块石与卵石铺就。道间存有自然条石构筑的平桥3座、卵石构筑的拱桥1座。古驿道沿山溪而行,两侧群山环绕、翠竹连绵,环境原始而朴拙,至今仍能构划出“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瘦马”的历史画卷。
    独松关及古驿道一直是古代杭州至南京的陆路捷径,在古代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国时的东吴大将凌统、北宋宰相王安石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走过独松岭古道。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北方女真族完颜宗弼任金大将,即金兀术,为一举灭宋,统兵南下,偷袭独松关时,在穿过仅容一人单骑可行的独松关后,被这里的险要地势吓出一身冷汗,不禁惊叹曰:“南朝可谓无人也,若遣赢兵数百守之,吾岂能飞渡哉?”
    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右军阿刺汗部自建康南下,在攻独松关时与宋军进行了殊死鏖战,宋廷急调文天祥增援,当文天祥星夜行军到余杭时,独松关已经失守,元兵锋直指宋都临安,宋王朝于第三天便退出了历史舞台,民族英雄文天祥因此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
    抗战时期,抗日军队在独松岭上曾击毙日军十余人,有诗为证:“古道漫漫独松岭,金元悍将难生还,抗日枪声响峻岭,击死日寇埋深山。”
    除上述历史人物曾到过独松关及古驿道之独松岭段,使独松关及古驿道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外,文学巨著《水浒》中也有独松关及古驿道独松岭段的描述。“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棵大树,可高数十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收入得董平、张青、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
    巍巍独松关,每一处都留下了战争的烙痕;漫漫古驿道,每一段都留下了无数征战者沉重的步伐。当年悲壮激越的战争场面已经灰飞烟灭,但独松关及古驿道所承载的诸多历史信息,其所传递的中华民族的英勇气节,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爱国爱乡的情怀。鉴于独松关及古驿道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价值,最近,这一古迹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