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古鄣履痕
[履痕处处]一处荒山丘 一首摇篮曲(上)
2008年09月08日16:34 | 来源: | 作者: 通讯员 程永军 | 编辑: 樊慧

  王母山,递铺西侧、紧邻浒溪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它,既不能与递铺东面馒头山的高耸、险峻相媲美,又不能与递铺西南面灵峰山的灵秀、苍翠相并论。远眺,没有连绵群峰,更不见满山翠竹,低矮的山丘上只见铁塔林立;近看,小竹林中杂草丛生、茶叶树七高八低、数十座民居散落,还有大量的现代墓葬随处可见……荒芜、贫瘠、杂乱俨然成了它的代名词。虽然,很多人会经常看到王母山,经过王母山,但很少有人去关注王母山,因为,它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山。2004年,在紧临王母山东侧的大树墩,因为县委党校的建设工地发现了商周文化遗存,所以,引起了我们对王母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度重视。2007年11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们对王母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优越的地理环境

  王母山座落在县城递铺西面,丰食溪桥北侧。分东、西王母山,两山之间由一条无名小溪隔开。东王母山现由递铺镇吉庆桥村管辖,西王母山由开发区万亩村管辖。站在海拔37.8米的最高峰,向东南眺望是美丽的递铺城;向南是挺拔的灵峰山,只见发源于天荒坪大溪的浒溪作为西苕溪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由南向北经灵峰山脚过丰食溪桥绕东王母山后折东向西苕溪奔流;北面和西面是万顷良田和村庄。王母山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左右,而东王母山约50万平方米。根据王母山的平均海拔高度、坡度及地理位置分析,与其说是一座小山,还不如说是一处紧挨水系的高台,只不过,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原来的高台逐渐变成了如今山的模样。

  溪龙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掘证明,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有先民在安吉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工具的落后,当时的人们只能选择那些自然的,适合人类居住的,也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来安居。依山,可以狩猎;傍水,可以捕鱼。而当有猛兽或洪水来袭时,又可以利用山和水作为逃生的场所。因此,西苕溪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的近山高台自然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王母山的地理位置正好符合这一人类居住的理想环境。

  那么,除了我们已发现的王母山大树墩商周文化遗存外,王母山是否具有更早、更多的人类文明的足迹,答案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证实。

  丰富的文化遗存

  初冬季节,正是文物普查的好时光,我们带着寻找远古安吉人遗留下来的文明的课题,在吉庆桥村干部老杨的陪同下,来到了王母山。我们以东王母山西端的王母山自然村为调查的切入点,首先是进农家进行走访。包括老杨在内的多位村民告诉我们,他们在平时的生产劳动,如建房、开荒、耕作时经常会从泥土中发现一些好象是经过加工过的石器和陶片。有一位村民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开荒种茶叶,出土过很多这种东西,因为不识货,都将其敲碎或丢弃。此时,老杨已从家中拿来了数件石器让我们辨别。“这是一件石刀,这件叫石锛,还有这件石凿……,这些都是新石器时期菘泽文化的东西。”一同调查的同事小周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就是这些东西,好多的。”“我造房子时也有这种东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开来。耳闻目睹之后,确定了王母山有新石器文化遗存。接下来的任务是要弄清这里的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有多广,文化层堆积有多厚,文化内涵有多丰富。于是,与同事程兄一起向基本属于东王母山中心的最高处奔去。

  与其说是“奔”,不如说是“钻”来得更为贴切,不知有多长时间无人走过了,原来的山路已被高过人头的杂柴荆刺所覆盖,只能小心翼翼地采取弯下腰、脚步移、双手扳的动作慢慢向前。到了最高处,抬头看到的是一座高耸的铁塔。本来的小山包,为了安装铁塔,其中心区已被挖成一个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凹面,西、南两侧山体暴露出高3米左右的剖面。我马上跑到西侧,用手铲刮去表面的松土,同时请程兄到南侧清理。随着表土的掉落,剖面逐渐出现了灰黄色的泥土,并掺杂着小块状的红土,“出来了,文化层出现了。”我兴奋地叫了起来,“你那边仔细一点,肯定有。”我冲着程兄喊着,同时,继续往下刮,心想最好有器物能够出土。突然,手铲碰到了石块一样硬的东西,并发出声响,仔细一看,一块尖部稍缺、刃部锋利呈灰黑色的石片在泥土中暴露出一小部分,肯定是一件石器,我快速地将整块石片雕了出来。“石镞,一件基本完整的石镞。”我拿着石镞冲到程兄那,让他欣赏,同时,可以观察南侧的剖面情况。这里同西面一样,有相同的文化层,深在2.2米左右,遗憾的是没有采集到标本。随后,我们来到与西王母山一溪之隔的东王母山的最西端和与李王山交界的最南端,基本弄清了西、南两面遗址的界线。(未完待续)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