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凭经验,对农作物播种、施肥及养殖业的生产过程等情况大多没有做记录。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尽相同,书本上的科技知识毕竟是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会碰到不少问题,没有经过实践,便难以充分运用在现实生产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这样,没有建立“生产档案”,在哪一环节失误,哪一环节做得较好,便难以获知,便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连成本花费了多少也成了一本“糊涂账”,要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写“农情日记”,可以帮助农民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种养经验和教训,形成符合实际的生产方式,有助于自身种养技术的提高,强化成本意识、科技意识,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从而少走弯路,减少生产、经营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写好“农情日记”,使科技转为现实生产力速度加快,让他们尝到加强管理的甜头。倘如此,“科技兴农”将不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能更快地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