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暑假刚放,溺水事故就频频发生,如:7月2日,上海江杨北路桥下的一绿化带池塘内2名孩子不幸溺水身亡;6月29日,扬州市公道镇某中学4名学生下水游泳嬉戏,其中两名花季少年滑向深水区,不幸溺亡,随着时间推移,这样溺水事故还会不断发生。
根据以往的学生溺水事故分析,通常有以下特点:一,溺亡的孩子大都会游泳的男孩,年龄通常介于10-16岁,往往因为对水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游泳技能高估,出现腿、脚抽搐等问题而溺水身亡。二,他们父母绝大数是农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三,溺水通常发生在农村或市郊地区。这些地域开阔,河道纵横,情况复杂。
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警钟须时刻长鸣,高度关注学生暑期的人身安全,共同构筑一道"安全防护墙",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要集中开展游泳安全的教育,在暑期,教育学生做到两个"不",即:不要到不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教育和训练。
家长应时刻陪护孩子游泳。如果父母有事外出干活时,要委托邻居监护。游泳之前,要先热身,避免抽筋等问题发生。游泳时要带好救生用具如救生圈、绳索等器材。
水利部门和治安部门应严禁在水利工程范围内游泳,游泳溺水事故多发地段要设警示牌和游泳安全巡视员。有关部门还要因地制宜大力兴建一些天然、安全、大众化泳池,满足广大游泳爱好者的需求。
让我们携手共筑一道"安全防护墙",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