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热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有效途径。过去,百姓对“衙门作风”颇有意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群众对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办事效率的提升,从心底里有着真诚的好感。
从“县长热线”给受理部门的短信而言,不仅仅是告诉你、肯定你今天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体现共勉,心中要永远装着群众!百姓满意了,才是政府部门的真正满意。短信虽短,意义深远。
它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干部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以百姓的呼声为第一信号的“反应灵敏”、“主动出击”自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它体现了政府有能力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多做事,而不是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口头上”。所谓有能力办事,不光是体现物质条件的多大支撑、多大倾斜,而是落脚点在于办好一件事的力度和诚意度。“热线”的畅通以及民意的落实,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政府是自己的真正“靠山”。
它体现了不可忘了人民群众是根和“衣食父母”之本意。要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出发,为百姓的根本利益着想。而不能以客观条件的受限作为推脱、推诿为民办实事的理由与借口。“热线”的作用不是装装门面做表面和应景文章,而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和实效让百姓信服,让群众满意。
短信反馈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效果,政府没有遮掩和袒护部门的不作为,而是体现阳光下的有效监督。这样的形式,能真正告诫我们的政府部门和机关干部,应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的运用上,有高尚的品德;在行为的规范上,有标准的人格;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有“闻鸡起舞”的使命感;为事业添砖加瓦,有“周公吐哺”的责任感。不仅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叫响,更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