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大灾,总是能看到这样的感人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洪水来了,各地群众纷纷捐出衣物、食品,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台风来了,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企业、组织伸出援助之手,与灾区人民一起共御灾害。
即便是寻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听到这样的动人故事: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就有了结对帮扶的行动;困难户看不起病,总有好心人为他们捐款看病;企业家出钱建孤儿院;明星号召设立爱心基金……
公益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这仅仅只是星星之火,想要燎原,还远远不够。每次大灾之后,我们总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灾难来临时,我们给于灾区的帮助,究竟有多少?捐助的食品药品衣物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晚上两个晚上,但是灾难过去后,他们面临废墟般的家园时,还有多少人继续关注他们,与他们一起重建家园?重建的重任依然要靠他们自己。救助某个不幸的人时,社会给于他们的关怀,究竟能让他们温暖多久?又有多少人可以幸运地告别病痛?
公益不是两三天的事情,它既是全民的,也应该是持久的。丛飞的故事也许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不算出名的歌手,为让山区的孩子能上学,甚至倾尽了家产,依然无怨无悔。丛飞的坚持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其实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困境,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这才是公益事业的最终目的。
公益不是捐点钱就完事的,公益也不是每次都要慷慨地帮助别人,公益应该是藏在我们心中的那颗助人为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