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有位朋友要从生态广场回祥溪花园。下着雨的夜里,出租车特别难打,无奈之下,朋友只好拦了一辆三轮车。上车后朋友问了价钱,想了很久,三轮车师傅才轻声地说了一句“六块”。其实朋友明白,这样的夜里价钱是会比平时贵一些,不过还好,这位车夫叫的价钱比他想象得低一些。下车后,朋友掏出十元,并告诉车主不要找了。但是,三轮车师傅掏出两个硬币给他,并告诉他,大家赚钱都不容易,他愿意多给一些,他接受他的好意,但是收得太多,他也会过意不去。
还有一件同样跟三轮车有关的事情。一个下雪的早晨,朋友小宣从家里打车去单位。下车时,她掏出五元钱给车夫,谁知车夫却一把拉住她,说今天下雪,要十元钱。朋友十分不解,但争不过他,只好气呼呼地又扔下五元钱扭头就走。这件事让她耿耿于怀了很久。小宣说,其实她也知道下雪天踏三轮车不容易,才比平时多给了一元,没想到那位车夫这么狠心。
其实这两件小事大家应该都碰到过。买东西的时候,如果对方的态度不是那么蛮横无理,那么即使价格稍贵一些,好像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而如果店家像后一位车夫那样仗着有理漫天要价,那么有理也会变得没理。
我们相信,大家都是愿意互相理解的。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难处,只是有时候,如果一味放大自己的难处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就会显得有些无理取闹。明天就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多点理解,多点谦让,我们的消费就会更加和谐,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开开心心总比闹得面红耳赤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