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郎柏林一样,目前山川乡已有三户农民与杭州市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建房合同,另有七户有签约意向,并还有“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这种‘农企合作建房模式’试水山川是逼出来的!”乡党委书记陈方良说。
山川乡是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坐拥着山青水秀清新宜人的一流生态环境,尽管这里一年四季皆是景,春夏秋冬各不同,但少数生长在深山的农民还未摆脱贫困。以郎柏林家为例,全家4口人居住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腰间,自己和妻子长年不离药罐子,两个孩子虽在外打工,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打工收入除去租房和伙食费也是所剩无几,家中最主要的收入是:一度毛竹(两年砍一次为一度)只能卖600元左右,小竹一年能卖700元左右,加上其它收入,全家一年的总收入只有2000多元,一家只好居住在祖辈留下、住了60多年的木结构房子里。
2007年初,经过乡里牵线搭桥,杭州水墨桃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看中了这里风景独特、风光无限的自然环境,决定采取合作代建模式:即由农户申请在原宅基地上拆房重建,由公司在审批的建设面积内全额出资建楼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其中一楼归农户使用,二至顶楼四楼由公司使用、经营40年。合同明确规定,农户的自留地按每亩300元价格由公司长期租用种植蔬菜、水果。农户除了为公司种蔬菜、水果的收入外,二至四楼24个房间的保洁、管理,每月还发给800元的工资。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杭州水墨桃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中获得哪些效益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现在杭州有不少白领阶层渴望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中有第二居住点,这里山连着山,竹连着竹,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竹,是一处山净、水净、气净、音净的人间仙境。企业将24个房间按一定标准出租40年,一个房间只不过10多万元的租费,对杭州白领来说极具诱惑力,所以,企业表面看来现在是为山民无偿建房,实际也可从中赚上一笔。
山川乡副乡长潘安国说,企业为农户代建新房,让贫困农民提前过上了好日子,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县规划与建设局彭忠心局长和县国土资源局曾庆山局长均对此表示:此举不违反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王义律师也认为,如此建房产权清晰,不涉嫌违法。
有关人士认为,山川的“农企合作建房模式”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是一大福音,对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大创举,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