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家,一开门,就见有个小孩的身影快速躲了起来,女儿呢,却坐在那里哈哈大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四楼的男孩。也是刚刚搬到这里不久。女儿说,这是她的小伙伴,她把他邀请到家里来玩了。
很高兴地请小男孩吃东西,女儿也大方地拿出玩具,两人愉快地玩了起来。
半小时后,敲门声响起,是男孩的父母。以前我们遇见时,从来没说过什么话,这次,却因为孩子的原因,很自然地交谈了起来。男孩的妈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放了学就没了伙伴,他们也很担心孩子的成长,如今看到孩子这么快就找到了新伙伴,他们很高兴。
两个小孩的交往让我这个大人沉思:为什么孩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融洽地与人交往,而我们大人,即使住对门好几年,相互间也不来往、说话,邻里关系这么淡漠呢。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房换大房,从旧小区搬到新小区已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裕的同时,“远亲不如近邻”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冷若陌生人的尴尬和冷漠。看到淳朴的邻里之情逐渐被老死不相往来取代,作为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隐约的失落呢。
构建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社区,如今不少社区在这方面也动了不少脑筋,看到一个个邻里节、社区纳凉会、社区活动室聚拢了人心,拉近了居民间的关系,每一个普通市民都感到了欣然。的确,时代在进步,但有一种朴素的感情,应该永不变味和淡化,那就是邻里之情。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传统的邻里关系?这是一个看似很小,实则很大,关系你我的大课题。但愿我们也能向孩子学习,带着一份真诚、热情,融入社区生活。让我们从每一天每一次相遇做起,见面一笑又何妨。但也许就是这小小的改变,却能为邻里之间搭建相识、相知、交流的平台,从而共同建设一个和睦、融洽、友爱的小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