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古鄣履痕
[履痕处处]寻访浙西二中旧址
2007年12月21日08:48 | 来源: 假日周刊 | 作者: 黄炜 | 编辑: 樊慧

当年的政务处

旧址一角

石碑已斑斑驳驳  

 
  浙西二中旧址位于报福镇统里村,提起浙西二中,对我们年轻一辈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它却曾是安吉的骄傲,许多文人达士都曾经到访寻找它的足迹,从浙西二中走出去的学生和老师更是有许多成为我国各行业的尖端人才和领域带头人,近日记者带着崇敬的心情寻访了前人的足迹。

  战乱搬迁

  浙西二中的历史是辉煌的,浙西二中全称浙西第二临时中学,建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由于当时日寇占领上海,因而杭嘉湖地区也很快成了沦陷区,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让沦陷区的学生能读上书,决定在浙西建立两所临时中学,其中浙西二中就建立在报福镇统里村,这就是湖州中学的前身,另一所是浙西第一临时中学,设在天目山,据当地的老年人和有关资料表明当时的浙西二中有学生450多人,学校教师总共有30余人,就战乱时期而言,这种规模已经是比较大了。

  学校硬件相对比较齐全

  据当地的老人说,浙西二中的占地面积大约有0.5平方公里,涉及到统里村的两个自然村,学校设有教务处、音乐室、大礼堂、还设有大操场和体育部,东西两面分别是教室和学生宿舍,当地的老人还介绍说,当时的体育运动还是很受到学校师生欢迎的,可能是因为当时国家正面临日寇侵扰,国土沦陷,师生们都主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国出力,驱除鞑虏。统里村的一位老人当时在浙西二中读过书,老人说当时第一任校长卢伟伦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

  学习气氛浓厚 人才辈出

  统里村一些年长的人都亲眼目睹了当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时来浙西二中求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杭嘉湖地区,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当时的统里村就显得更加偏僻了,许多学生走路来上学一般都要花上几天时间,有记载当时国民政府只有提供8个教师的粮食,老师一个月才吃两次肉。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气氛还是非常浓厚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就放弃学业,老师们为人师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一批有作为的人,在统里村走出了三位将军,教授十四人,著名书画家诸乐三等一批名人都在此任教,上世纪末上海商学院院长李展一特意赶到统里参观母校旧址。饮水思源,统里村的一位村民家至今还保留着毕业学子赠送给母校的牌匾。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