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尧
新文化报11月12日报道日前,一则有关2007“作家富豪榜”的新闻陆续登上多家媒体,郭敬明、于丹、易中天位居前三,“首富”郭敬明的收入为1100万元。然而消息一出来就引起了多方争议,作家“群起攻之”,认为自己“哪儿来那么多钱啊”,评论界人士则认为“此榜无聊”,而制榜方却始终表示为了“让大众了解文坛信息”。
一片喧闹中,重新审视这条新闻,记者发现制榜者是一位不满23岁、高中就退学、却顶着“首席记者”光环的“80后”吴怀尧;随着采访的深入,更多疑问浮现出来:吴怀尧为什么会选择跟媒体合作制作该榜?他从哪些渠道获得作家收入来源?如果这些渠道并不权威,如何保证这些信息是客观真实的?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作家富豪榜”
乱象中的追问
世上万物,一旦跟钱扯上关系,立即就会乱象频生,这个“2007作家富豪榜”就是最新的例子。记者联系上了制作此榜的吴怀尧,就该榜出笼的前后做了相关采访。
追问一:为何与媒体共同制榜?
“作家富豪榜”并非今年第一次出来,去年已经有过一期。今年的榜是由吴怀尧和某媒体合作完成的,该媒体是此榜的首发人。谈起榜单出炉之源,吴怀尧直言不讳地说:“去年我做了第一期榜单之后,这家媒体的朋友就来找我,希望我做下一期时能跟他们合作。有这个意向是很早的事情,但从调查开始到结束也就40多天时间。”
关于调查工作的经费,按吴怀尧的说法,有一部分来源于他所供职的“排行榜网站”,另一部分则是自费。据他透露,那家合作媒体对这一期稿子只是以“特约记者稿件”标准支付的稿费,后来该媒体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追问二:作家收入数字从哪来?
“作家富豪榜”出来后,很多人对数字来源表示了疑问。有关作家收入数字搜集过程,吴怀尧是这样解释的:“先是选取大城市的书店,跟书店老板聊,让对方列举今年作品卖得好的作家,他大概可以给出50名左右,然后到下一家书店,重复上述工作,最后发现作家名单重复度达到90%。根据这个名单,就可以圈定作家作品,然后再查他们作品版权页的印数,跟相关出版社发行部门核实。此外,还综合北京、武汉和成都等地图书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最后根据出版界大体的版税税率换算出结果。”
记者问到他调查的地方时,吴怀尧回答:“今年采访的是北京、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80多家大小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北京、武汉、成都在地理上形成一个圈,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追问三:版税数字是否可靠?
“作家富豪榜”之所以引人注目,关键还是在“富豪”二字上,而不少上榜作家并不认同这些收入数字。比如作家陆天明,在榜上他有250万收入,但是他回应说,2007年他没有出一本新书,没有创作完成一部新书或新的电视剧。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5000册他的《省委书记》,还没拿到这些书的版税,他感叹:“即使能拿到这份钱,离‘250万’还是有相当相当的距离啊!”当记者就此询问吴怀尧时,他的回答颇令人惊讶。“陆天明是最近两三年的版税,”他说,“陆天明老师有几本书这两三年都卖得很好,去年的作家富豪榜他排在30多名,今年就升上去了。”记者追问:“那你算他时,把全部都算到今年的了?”他回答:“对,陆天明算的是最近三年左右的。”
出版界人士:
吴怀尧的数据不准
在一些出版界人士看来,吴怀尧统计出的数据并不准确。资深出版人路金波说:“对于陆天明、都梁的情况,我们作家圈里都清楚。吴怀尧的数据不太准。”石钟山也说:“比如毕淑敏今年也就出了一本《女心理师》,收入多少我们心里都有个大概,不知道榜单制作人是怎么算出来的。”
而吴怀尧在其榜单下附有这样的说明:“本榜单相关数据以版税为基础,版税:发行册数×定价×版税率(8%~10%)。”这也是最为外界诟病的地方之一,因为作家名气、当前流行程度的不同,版税率相差很大,超过12%甚至达到14%的,并不在少数。对此吴怀尧也承认:“由于印数和具体的销售数存在差距,加之调查的难度,难免无法完全反映作家的真实版税收入。”旗下有王朔、韩寒、安妮宝贝等作家的路金波对出版界的情况非常熟稔,他对记者说,自己带的韩寒,当然了解他今年的收账:接近300万而已,不可能达到榜上所写的380万。
律师
观点最信服的方法是查税
吴怀尧所统计的只是传统概念上的版税数字,而现在很多一夜蹿红、风靡一时的作品并不在统计范围内。一位图书出版公司的专业人员以这两年非常火的《鬼吹灯》系列小说为例,小说一套四本,总销量早已超过百万册,并再版多次,但是因为它源于网络,一般人连作者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统计人家的版税收入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样来自网上的小说《诛仙》,不仅让出版社赚得意想不到,后来还跟某上市公司合作,做成了同名网游,“你说这作者会收入多少钱?这些根本就在这榜单之外!”
对此,律师任海涛提出了“最无可辩驳”的统计方法:“到税务机关去查明各作家当年的纳税数额,再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来推算出其收入。”制榜人说查税难度比较大采访前记者从有关媒体上看到了“作家富豪榜”制榜人吴怀尧的简历:“男,1984年12月出生,湖北红安人。2003年夏季(高中二年级)退学,次年春天北上,2004年加入‘物主义’诗歌团体。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财经时报》担任记者,有‘80后首席记者’之称……”
下面是记者与吴怀尧部分对话:
记:听说你很早就来北京了,为什么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呢?
吴:高二时就退学了,然后到北京来做编辑,去年9月进了《财经时报》,3个月后成为封面报道记者。今年9月初我离开《财经时报》,原因是一家网站找到我,他们专门做各种排行榜,我想尝试一下新的东西,就去了。
记:你调查的三个城市是你选的吗?网站的领导也同意了?
吴:这事和网站关系不大,我自己选自己定。
记:有一个团队帮助你吗?
吴:只要一个人愿意去调查去跑,这个事情谁都可以做的。
记:你计算的是发行量,如果有些作家的书发行很多,却没卖出几本,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吴:这个问题就要问那些滞销的作家了。请你注意:这个“有些作家”,榜上没有哦。
记:你排作家名次时有没有去税务局调查其纳税的情况?
吴:这个难度比较大,来年我如果做这个榜,可能会加入这个因素。
旁白
别拿《福布斯》做挡箭牌
“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制作者吴怀尧似乎还不太满意这个榜的聚焦率,11月9日在他最新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这位“80后首席记者”用了冗长的篇幅来反复阐述一个道理:中国的作家不是太富,而是太穷。
在文章的一开始,吴怀尧便列出了他的辛苦经历:“历时40多天,从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成都,采访近百家书店和诸多图书批发市场老板、出版人、作家、写手以及部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刷厂负责人后,得出的榜单让我窘迫”。然而,尽管窘迫,他仍然公示了这份榜单。
“中国作家富豪榜”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名列其上的“富豪”本身恰恰是对作家职业的讽刺。因为在吴怀尧自己分析的作家致富原因中,与影视挂钩、青春偶像的崛起、网络的介入等成为了重要因素,而那些积年坚持笔耕者则只有王蒙、贾平凹、余华等寥寥几人,即使是这些人当中,纯以作品取胜的又剩几人呢?
此外,以怎样的方式去关注这样一个娱乐元素多过社会价值的排行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要动不动拿《福布斯》做挡箭牌——《福布斯》绝对不会只用40天、只跑3个城市的80多家书店就完成这么个排行榜的!
动态
于丹、易中天联袂出书
“作家富豪榜”的风浪尚未平息,于丹、易中天二人又一次联手出击,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书《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话录》,因为二人的“富豪作家”身份,预计20日上市的此书难免要成为社会热点。
于丹和易中天身上有很多共同点:都是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在成名于社会之前已经在学界拥有一定知名度;都是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学之后大红大紫的;在央视的讲学录结集后都是年度最热畅销书,发行数字巨大。虽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但是在此之前二人并没合作出过书。此书以今年7月在香港国际书展上双人对谈的内容为主体丰满而成。据出版方透露,此次对谈因为离开了《百家讲坛》的规定环境,所以更为真实自然、民间和才气横溢。在香港对谈中,二人首次换位思考,于丹讲起了易中天拿手的《三国》,易中天则大讲于丹熟悉的《论语》。话锋相撞,多有惊人之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