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递铺镇针对全镇各村村级工业发展的现状,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高村级工业集中区进入“门槛”,将入驻企业的性质、投资强度、投资容积率等指标作为必要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村级工业集中区被限制在外,实现企业“优质入区”。
递铺镇祥友社区160亩新增的村级工业集中区初显雏形,连日来不少企业都争着报名要求进入集中区发展壮大。看着手头一大串报名的企业,社区主任郑德兴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红笔,在一些企业名称前打上了叉叉。他告诉记者,条件不够的企业坚决将它拦在门外。
村级工业集中区推出来就是为了发展工业,但也不是来者不拒。”郑德兴告诉记者,镇里规定企业如果达不到一般纳税人、每亩投入100万这两个条件,不管是谁的企业都将被拒之门外。“镇里设置门槛,有利于村级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他介绍说。
在郑德兴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村今年新推出的160亩村级工业平台。隆隆的机声、在建的厂房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两边一对比,你的感受就会更深。”据他介绍,今年新入村级工业区的7家企业每家都是一般纳税人,每亩土地投入都在100万以上。“新工业区的规模和品位都是老区无法相比的。”
据悉,今年以来,递铺镇朗里、三官、禹山坞、石马、石角、祥友、义士塔、芝村、马鞍山、碧门、吉庆桥等十二个村的村级工业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800余亩的平台目前已经显露雏形。
“以前不少村级工业平台进入门槛低,现在导致不少落户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财政贡献和投入产出低。”镇长杨长海采访中告诉记者,提高村级工业平台进入“门槛”,有利土地的节约利用,有利于村级平台上规模、上档次,更有利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