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亮点关注
[浙江在线]网友浙南行 关注文化的内生力
2007年09月05日16:10 | 来源: 浙江在线 | 作者: | 编辑: 樊慧

  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从今年元宵节起,推出了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热火朝天的“种文化”不但是农民朋友的热点,更成为城里人关注的焦点,农民到底怎样“种文化”?“种”什么样的文化?许多城里人充满了好奇。这个周末,浙江在线通过论坛组织了“种文化”网友粉丝团,20多名成员深入温州苍南倪处村,进行为期2日的实地感受。

  农民“种文化”网友粉丝团的报名帖自7月17日在浙报网友会论坛和浙江博客网上发布后,立即引起网友的关注。尽管设置了注册发帖100条或发表50篇博文的门槛,但20个名额还是在短短5天内全部报满了。该论坛报名帖的单帖访问量至今已破2万次,论坛回帖近百条;博客报名帖已有500个博主点击,回帖50多条。这些网友基本上都是浙江在线的老网民,有斑竹、有博主,有杭州的、有临安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政府机关、媒体人士、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大学老师、模特经纪人等等。

  8月4日下午,由于高速路堵,经过了长达7个多小时的车程,“种文化”网友粉丝团一行抵达了目的地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倪处村。网友们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网友和村民马上就打得火热。

  昔日家族宗祠,今日文化乐园

  米塑制作现场就在倪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建筑,传统的建筑式样,簇新的装饰,雕梁画栋,描龙绘凤,有完整的舞台,有现代的灯光音响,院子里宽敞明亮,一楼二楼都用回廊连接。大家一时间议论纷纷:“为什么文化中心要在装饰上这么下工夫?”苍南县的戴嘉宝部长解开了疑问。原来,这个文化中心是由宗祠改建而来的,先有宗祠,后成为文化中心。难怪二楼正中的房间里有牌位有匾额呢。

  把宗祠改建成文化中心是苍南县开展文化活动的一条宝贵经验。浙南民风宗族观念浓郁,家族里一旦有人发家,就很希望能在家乡光宗耀祖,为了建设宗祠,家族里的成员都不遗余力,家族之间还存在攀比心思,谁都不肯落后了,形成了苍南多宗祠的文化现象。

  同时,苍南县本身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文化设施并不齐全,一面是建设精美,但平时不太利用的家族宗祠,一面是村民日常的文化活动都无处开展,为了合理利用好文化资源,政府开始了把宗祠和文化中心相结合的工程。

  刚开始改的时候,大家观念上存在很多想法,自家的宗祠成了以后谁都可以来的文化中心,总感觉自己吃亏了,但随着第一个文化中心改起来,第一台晚会演起来,第一场戏唱起来,第一场比赛打起来,村民逐渐就感觉到了,文化活动为宗祠带来了健康的活力。

  逐渐地,大家一有空就往这里跑,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还自发组织策划起了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卡拉OK赛。不但自己村里比,还邀请邻村来比赛。楼下能演出能打乒乓球、羽毛球,热热闹闹,楼上却很安静,又是下棋又是看书,其乐融融。

  逐渐地,村民发现不赌博少了,闹事少了,陋习少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烈了。各个家族之间关系更和谐了,家族成员之间更团结了。

  据悉,这个工程目前仍在推广中,去年改建的5个已经成了文化活动的阵地,今年计划改建23个,让文化活动村村开花。

  昔日用于生存,今日用来怡情

  网友团活动的第一站,是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米塑体验。精致又充满童趣的米塑,让很多网友都手痒嘴痒,尽管知道米塑在这种天气只能保存短短几日,还是忍不住收藏起来,有的还现场拜起了师。网友“走来走去”兴致盎然地跟着老师傅学扎花,“雪妖精”则从一开始就紧紧跟着“师傅”按部就班地学习揉、捏、摊等技巧。

  现场还展示了一个大型传统米塑“寿桃山”,这件作品高1.8米,由9人花了两天时间制作而成的。这类米塑一般都是为地方重要活动而做的,从上到下分为好几个环节:最上面是福禄寿,继而是八仙,最后是戏剧人物和故事。光是戏剧这块就有出自《三国演义》、《白蛇传》、《打渔杀家》等多处的典故。

  大家惊奇地发现,现场的10多个艺人是章家四兄弟的大家庭。这门祖传手艺的第六代传人,为了这次展示特地从沈阳打飞的来的章立科说,根据章氏族谱记载,从1829年起,家里就开始做米塑了,到章家四兄弟的儿女辈,已经是第七代了。

  米塑的原材料是熟米粉团,跟年糕差不多。制作原理和面塑、泥塑等有相通相似之处,其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制作时根据需要掺入各种各样的颜色,再配以纸艺、笔墨等,就能在竹条或平板上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

  做米塑没有速成,没有捷径,靠的是一天学一点,一天做一点的耳濡目染。制作过程也是慢工出细活,因为材料的限制,从米到作品这个创作过程不能超过2天,否则就会影响效果,或直接导致失败。所以,做一些大型的米塑作品,靠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需要一家人废寝忘食地通力合作。

  章家兄弟告诉记者,在20年前,他们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家族里人人都会做米塑,大家以这个为职业,凡是有人做酒席做寿宴,都要把他们请去。材料由东家提供,他们加工后按作品个数收工钱,一个大米塑里会有很多个小米塑,10年前是5毛钱一个小米塑,当时请的人多,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后来,请做米塑的人家逐渐少了,虽然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几块钱一个,但靠这个糊口已经不行了,章家兄弟也逐渐出门的出门,经商的经商,都办了企业,当了老板,米塑成了兼职和消遣了。

  由于米塑的保存时间短,老二章立新虽然很想把它往工艺品方向发展,可技术壁垒无法突破。他的儿子章怀恩是章家米塑的第七代传人,今年24岁刚从大学毕业,很坦率地说,虽然会做米塑,但自己并不想以此作为职业。

  昔日台下看戏,今日台上表演

  晚上的互动演出更是欢笑连连。村民的表演颇具专业水准,无论是男声女声都不是泛泛之辈,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张力。晚会其间,网友和村民的互动表演则是穿插其间,网友带来的节目有着鲜明的网络特色,无论是方言的问候还是模特猫步秀或是大合唱,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在随意的互动中和村民融为一体。

  倪处的村民们都是艺术家,表演民乐合奏的是县里农民文艺骨干组成的民乐队,有象模象样的指挥,《喜洋洋》和《幸福年》的弹拨之间竟如专业民乐团一样的效果,这支由普通农民组成的民乐队是村舞台的常规开场好戏。

  男、女声独唱的都是获得全国全省奖项的村民,从舞台表现到歌唱水平,都是专业级的。孩子们的拉丁舞完全和国际接轨。原生态的蛮话对唱表演,越剧对唱、全国银奖的葫芦丝演奏等10多个节目网友们都无法相信这是出自普通农民的表演,一直以来都以为农民是坐在台下的看客,没想到,在台上表演的农民也一样充满时尚。

  村民章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晚上都爱在文化中心唱唱跳跳,节目多得不得了,过去那些赌博啊、打架啊乱七八糟的事情,现在少了很多,大家每天都很开心。


  在苍南,昔日的家族宗祠改建成了今日文化乐园;昔日用于生存的米塑艺术,今天不在是农民温饱的来源,成了生活的调味品;昔日台下看戏的农民,今天成了台上表演的专业演员。“种文化”挖掘出了农民的文化潜力,引发了农民的文化激情。戴部长告诉记者,苍南县将在下个月举办一个“民族、民俗、民间艺术节”,大力弘扬苍南县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也是苍南县对‘种文化’活动的扩大和延伸。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