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作品欣赏
[文物赏析]青瓷堆塑罐——寄托着亲人美好的祝愿
2007年09月05日09:53 | 来源: 假日周刊 | 作者: 文/程永军摄/夏鹏飞 | 编辑: 樊慧

图为县博物馆展馆

图为馆藏青瓷堆塑罐

  1997年4月,在灵峰公路扩建过程中,出土了数件文物,两位安徽广德籍民工随即将其送至安吉县博物馆。经文物专家鉴定,确认这些文物是距今已有1700多年西晋时期的青瓷器,是一座古墓葬内的陪葬品。其中一件青瓷堆塑罐因其器形硕大、保存完整、塑罐繁密、釉色晶莹、内涵丰富而显得特别珍贵。为表彰两民工对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县博物馆当场对他们实行了奖励,并派专业人员赶往文物出土地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发掘清理。

  该堆塑罐通高48.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5厘米。胎质坚硬,通体施釉,釉色光洁透亮呈青绿色。罐体上部塑罐繁密,以楼阙为主体纹饰,另有飞鸟、人物、动物等。上段为三重檐四方楼阙,门柱支撑,阙顶为攒尖形,顶及楼阙四角各塑一飞鸟;中段正背居中亦为三重檐楼阙,一、二层以坐狮为柱,三层以躬背坐猴为柱,肩负阙顶,两边环列四小罐,罐盖为攒尖顶,罐外腹各贴塑二飞鸟,两侧各有三只飞鸟。底层正面狮柱两侧各塑坐式六胡人,背面两侧各塑一望亭;下段二文官相对而立,两边各有一望亭,望亭两边有六佛像作拱手状跪拜。背面两武士手持兵器相对而立,两侧有围栏。下部罐身盘口、丰肩、平底。腹部均匀堆贴双凤二、卧狮二、武士一。近底烧制略变形。

  堆塑罐是由东汉时期的五管瓶演变为五联罐,到东吴时成形,盛行于西晋早、中期。主要流传于江、浙一带。

  堆塑罐有着不同的称呼,有的称“鬼罐”,意为明器;有的称“老钱罐”,认为其用途是在墓中装纸钱灰;有的称其为“谷仓罐”,认为其用途是存储五谷随死者下葬,寄意亲人死后能衣食无忧……

  据史书记载,佛教早在东汉末年就已传入到我国的中原地区,并随之与汉民族文化有机融合。这件青瓷堆塑罐繁密的堆塑就是佛、道、儒三种思想的综合物。宫阙楼阁、飞禽、走兽是中国道教“天神合一”思想向往天宫神仙境界的反映;把佛像当作神仙的一种加入其中,展现了中国儒家思想“兼容豁达”的开阔胸襟。在这里,与其说是佛像,不如说是神仙像。

  古人死后,往往实行厚葬,即用丰富的陪葬品与亡者同埋于墓葬中。这些陪葬品有的是墓主人生前使用并喜爱的东西;有的是模仿生活用器而制作的明器;有的是亲人为祈祷墓主人在阴间能“平安” 、“吉祥”而专门制作的陪葬品……这件青瓷堆塑罐就属于后一种,器物上部的塑罐,象征着亡者来到了一个神仙境界,而下部硕大的罐体寓意着盛装充足的食物,希望亡者在另一个世界过着什么都不缺的愉快生活。这不仅仅是亲人对亡者身后事细致周到的安排,更表达了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美好的祝愿。

  青瓷堆塑罐在江、浙地区多有出土,且种类繁多,堆塑各具特色。安吉出土的这件青瓷堆塑罐,器形规正、制作精巧,人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并将佛、道、儒三种宗教艺术完美结合,赋予此罐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国家文物局专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