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专题汇总>>种文化百村行>>古鄣履痕
[民间传说]浮玉山的秘密
2007年09月04日18:23 | 来源: 假日周刊 | 作者: 叶翠亮 | 编辑: 樊慧

 

 大禹治水,走遍神州,他和其助手伯益为山川命名,别其山脉,记其里程和水的源流及所产金玉草木鸟兽,合伯益记录下来,这就是《山海经》。《山海经》上有一段文:“浮玉山,苕水出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具区为太湖古称)文后注有:“浮玉山在安吉县”。浮玉山因《山海经》上有名,因而成为天下名山,连安吉县名也名播天下。

  浮玉山,清·《孝丰县志》上记有二处,一处记:“浮玉山,县东南十里,有一石灵异如玉浮水面……”其位置在天荒坪镇的大溪山未到的地方,是座海拔不到400米的小山,其西南与南屿山相接。另一处记:“天目山在县西南六十五里金石乡,高三万六千尺,广八百里与杭州府临安於潜接界,一名浮玉山。”因章村昔称金石乡,故此山即天目山,又称龙王山。浮玉山《山海经》上只有一个,为何安吉有二个?这二处山,都有《山海经》所说的地理位置,有苕水出其山北,都流向太湖。那应如何分辨与解说呢?对此一般认为:中国是“地倾东南”浙江位东南,地势最低,天目山脉正处于长江、钱塘江中间地带,在尧时洪水滔天,这里的平地小山,皆被淹没,成一片汪洋。天目山因它高在云天之上,也被洪水围住,如玉浮于水上,故被大禹命名为浮玉山”。对天荒坪的浮玉山,我未听见有任何评说,这大概因其太低,其时早沉于水,够不上《山海经》上名山的档次,故疏忽而不论了。

  由于《史记》“夏本记”有:“禹曰:鸿天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足证其时鸿水确实是浩洋于丘陵低山之上,把高山围面孤岛,故天目山似水中浮玉是可信的。但我并不认为浮玉山之名由此而来。因为大禹和伯益给天下山川命名,名实相符,山绝高者称京,高而锐称峤……都按山形分别其名,而天目山是露头于水面,并非是飘浮于水上,故决不会用这假象命名,以误后人。再者洪水怀山襄陵,乃当时的普通现象,露出水面的山很多,为何唯浮玉山独得此名?故认为浮玉山,应是有能浮水的玉石之山。有会浮的山吗?有的!如安徽一县有浮山,随淮水汜溢,其山即高,水减复低。广东傅罗县有浮山,自会稽浮来……都见于史志的。这些山能浮,因其山体是浮岩的缘故。浮岩一名浮石,由火山喷出的熔浆凝固而成,这种熔浆中含大量气体,凝固后气体溢出而成多孔质,色白无光泽,因体轻故能浮水上。而天荒坪处的浮玉山倒真是会浮水上的玉石之山。理由是:

  1、天目山不会浮,却自古有浮玉山之名,想必其山上有玉可浮。而这块浮玉它很巨大,这就是天荒坪的浮玉山。因是大禹所命名,是天目山的最名贵亮丽所在。所以这座大山就取此为名,称“浮玉之山”。而对这块能浮的巨玉石,故也特别作专记。如《孝丰县志》记:“浮玉山在县东南十里,有一石灵异如玉,浮水上……”对它如玉和能浮已有说明。

  2、在传说或古籍中,说浮玉山是会浮的,如《上古神话演义》有:“禹南巡至浮玉山下船坏,恰逢一大石浮起托住众人,直浮到会稽山下方止。”因其作者写此书旨在陈述天文地理人事,引证古典籍500余种,故其来源可信。

  3、浮玉山很低小,为何其山名千古不没,其山附近,高大的山很多,但现天荒坪镇的原山河乡与上墅乡从古以来合称浮玉乡,而山河老街一店铺的屋檐口曾挂有“禹王宫”匾而沿河绿林带又称“浮玉公园”,大禹文化能如此浓厚?在明·“孝丰县地理图”上这低小的浮玉山有其名,与天目等山同列,而比浮玉高大的南屿山倒被删落了,可见浮玉山名望之大。

  4、《孝丰县志》载:“浮玉山在县东南十里,古浮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俱与南屿山相接,南屿山在县东南十七里,高三千六百丈,一名白水山,上有湖,水色白。”(其流出之水称白水其河道转弯处其地名白水湾)这三山冈处天目山东段北坡,彼此很近。顾名思义,其中古浮山即古时浮山,因相近土质类同,故浮玉山也是浮山。南屿山上的湖,据火山息灭后溢水成湖的规律,反其所在的天目山之两天目,也原是火山口湖,后天目双峰倒崩,其石坠临安为火山石谷,现“千亩田”为天目残存的全盘考虑,这南屿山上的湖应是火山口湖,浮玉山与古浮山都是这火山口中喷出的熔浆凝固而成的。因天荒坪一侧山甚陡,向这边流的熔浆流得快、淌得远、落得低成了浮玉山,分流到山岗那边的因山坡缓,就近地凝成了古浮山,那山肚中尚未喷完的白色熔浆在火山口进水后溶于水中故水色亦白。在古时,滔天洪水使南屿山也成了岛屿,它脚下的古浮山一上浮便与南屿合于一起了,而浮玉山其地方低,浮得早,它不断的随水涨高而浮升,特别显眼。任恶浪滔天,对洪魔可谓是“魔高一丈,道高一尺”,仍在洪波之上。大禹见它有浮水之奇,胜水之能,又察其山体之岩,洁白细孔,结构纹理异于诸石,且形质俱美,因石之美者谓之玉,巨大等山,故命名为浮玉山。

  浮玉山它从遥古洪荒中走来铭刻着岁月沧桑,更闪耀着大禹的精神和文化韵味,而我又感到它似乎在呼唤时代的大禹。(叶翠亮)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