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魏博士和书画培训班的孩子们在一起。
乡村名称:良朋镇迂迢村 乡村特色:书画飘香 乡村村情:最近,迂迢村在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的网络投票中人气一路飙升,截至8月1日,以110583票暂居全省第四名,成了“种文化”的明星村。
迂迢靠什么支撑起如此旺的人气?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迂迢农民书画特色文化十足的“底气”。
大师遗韵催生“耕读传家”民风
“荒窜入穷谷,终年埋姓名……梦里无家别,生前行路难,吟诗多苦调,泪洒北风酸。”(《缶庐诗》·《庚申纪事》)迂迢村曾是我国有着诗、书、画、印“四绝”之称的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避难处。石苍坞的“重生洞”、“洗笔潭”留下了当年吴昌硕父子躲避太平军战乱的足迹。为纪念这段难忘经历,大师将自己的原名“俊卿”,改为“苍石”,这一切深深地铭刻在了他的诗文、篆刻、书画里,也深深铭刻在了迂迢人的心底。大师的遗韵催生了迂迢“耕读传家”民风,辛勤的劳作与书画的灵气相得益彰,舞文弄墨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
书画培训班“老师”感动全村人
迂迢村的首届暑期书画培训班已经开班10多天了,孩子们每天按照老师的安排刻苦学习着,进步很大。先学书法,再学画,“以书入画”正是昌硕大师在艺术上的得力之处,红叶书画社的“老师”可谓用心良苦。
炎炎夏日,在简陋的教室里,汗流浃背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字、画画,真情在笔尖传递。红叶书画社的骨干们在教学上的全身心投入让全村人都感动万分。班主任丁邦荣老先生一直为培训班忙碌着,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主课老师陈宏贵身体不好,但仍坚持细心备课,前几天甚至备到凌晨3点。“我以前没当过老师,没什么教学经验,只能多花点心思备好课,才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要不会误人子弟哦。”陈宏贵谦虚地说。妻子杨秀云告诉笔者,陈宏贵已经迷上了给孩子们上课,每天都很认真,开心得不得了。
清华博士担当“策划员”和“宣传员”
迂迢的农民书画文化深深吸引了清华大学的魏万磊博士,为帮助迂迢村的农民朋友们一起“种文化”,魏博士主动当起了迂迢特色文化建设的“策划员”,对建设方案提出了许多建议。村支书康洪亮说:“博士的建议就像‘及时雨’,修改后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了。”根据博士的建议,村里修建了一座亭子,以此来协调建筑风格的过渡,效果十分明显。此外,在书画传承、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魏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随着农民书画院的动工、千米书画长廊的破土、首届暑期书画培训班的开班,迂迢农民书画文化村建设全面开花,处处呈现新气象。多年积淀下来文化“底气”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魅力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