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笔者十分感慨:在建造一处景观时,很多人都会评价它的美观、漂亮。可是往往在几年、十几年之后,却无人去打理它,到最后,竟成了人人讨厌的败笔。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长效管理的问题。
前些年,在全县性的康庄工程建设和村庄整治中,许多村庄变美了,道路拓宽了、变平了。可是现在再去看看,不少乡村的水泥道、柏油路,出现了坑坑洼洼的现象,有的道路甚至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泥泞不堪。原因是什么呢?还是长效管理的问题。在山区,农民从山上砍下的毛竹有时需要双轮车、拖拉机拉去卖,毛竹稍就沿着水泥道或者柏油路一路拖过去,结果,久而久之,路况变差了,却无人问津,最终损失的还是农民自己。
时下,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每年都在搞环境建设,通过大家的努力,有的村庄有了自己的小公园,有的添置了健身器材,还有的建起篮球场;通过“三沿”整治,城镇街道变整洁了;县城生态广场、驿站广场等更是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些景观来之不易,要珍惜,要爱护,有关部门更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如果哪一天生态广场哪一块地砖破损了,请尽早修复,不要拖延,更不要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