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溪龙乡黄杜村的村民组长钟玉英打电话给生活在邻村的姐姐,目的要姐姐家为规划建设的白茶青叶市场“让”出土地来,经过姐妹俩的一夜的嘀咕,原来还有些顾虑的姐姐满口答应了妹妹的要求。姐姐的变化来源于妹妹和风细雨的劝导,而妹妹钟玉英行动的背后是溪龙乡将基层组织建设向村民组长延伸带来的变化。
农村工作烦,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农村工作难,涉及的就是实打实的“三农”的实质问题。“要发挥村民小组长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该乡的工业平台的建设中,该乡党委捂出了这个道理。今年6月,该乡组织6个村的140余名村民小组长开始了封闭式的集中教育,在学习中,通过县情、乡情以及周边发展情况的向下传输和农村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该乡在基层最基础的连接点上建立了民情直通车。通过村民组长的穿针引线,工业平台的建设推进度明显加快,通过村民组长的引导,溪龙、黄杜等村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溪龙乡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提档升级,对新近招考的15名村级后备干部全部实行对口挂职,黄杜村的徐振斌是一名从某设计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毕业后也有过企业的管理经验,小徐在这次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村里根据自己创小康示范村的需要,便将小徐带到长林垓村来挂职,该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说,选了就要派实际的用场,把选拔出来的年轻干部在最短的时间里用起来,改变了以往选而不用的做法。与小徐一样,该乡的15名后备干部分别踏上了不同的挂职之路。
据该乡党委副书记刘承娟介绍,把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下移,向下延伸,是目前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需要的一种体现,通过基层农村组织建设的延伸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建立完整的乡、村、组三级组织建设的网络体系,将为该乡的农村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