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新闻中心>>外地媒体看安吉
安吉良朋镇迂迢村:近千村民白天握锄晚上挥毫
2007年03月22日08:54 | 来源: 临安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高斌

  在游客眼里,依山傍水的村庄已是绝美,若能到一代大师吴昌硕生活过的村巷中走走,细细体味文化的足迹,那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受。这,就是安吉良朋镇的迂迢村。

  迂迢村位于安吉县西北部,140多年前它庇佑了躲避战乱的一代艺术大师,如此机缘也使大师的灵气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走亲戚带书画做“土特产”
 
  迂迢村几乎人人能书画,家家翰墨香。村支书康洪亮自豪地告诉我们,村里在1992年就成立了农民书画艺术会,起名红叶书画社。68岁的丁寿石是书画社负责人,年近古稀的他依然精神奕奕,爽朗健谈。“我们书画社每年都会举办义务的美术培训班,已经坚持了14年!”丁老说,现在画社会员还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互相点评。“逢年过节,书画社就会组织会员为村民义务写春联,大家都排队来拿!一旦碰到什么婚嫁喜事,城里人时兴送高档家用电器,可我们这里大家都习惯互赠书画,外出走亲戚也常常带上书画做‘土特产’”。

  书画社自身活动也十分丰富。2005年2月红叶书画社在吴昌硕纪念馆举办了“迂迢山民书画展”,展出的76幅作品都是农民自己创作的。2006年“七一”,书画社还创作了主题为“廉政建设”的“梅”、“兰”、“竹”、“菊”、“荷”五幅作品赠送给村委领导。

  如今,这个人口为1637人的小村庄,书画爱好者就有近千人,从这里走出去的专业画师以及中国美院学生也有不少,在县市级比赛当中获奖的更是举不胜举。
 
  人人能书画,家家翰墨香
 
  提到迂迢村就不得不提石苍坞。石苍坞有个“重生洞”,此洞是当年吴昌硕父子躲避太平军战乱所在。为纪念这段难忘经历,吴大师将自己的原名“俊卿”,改为“苍石”,后来才成为众人皆知的“昌硕”。如今,这一切都成了一种文化,也成了迂迢老少口口相传的历史。

  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屋子,长方形画桌上铺着宣纸,各种各样的毛笔、颜料排放在一边,墙壁上挂满字画。在迂迢村,像这样普通农民用于书画创作的“画室”,不下百间,而且每一间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

  丁老的“野梅轩”就是其中一家。他从小就对书画有着浓厚兴趣,后来师从有“江南一枝梅”之称的潘渭滨,画技有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几十年的坚持,终于实现了成为画家的梦想。2006年10月18日,他在吴昌硕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102幅作品。
 
  农民画吸引日韩客人
 

  村民张少儒、张凌兄弟俩的书画在圈内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有不少日本、韩国的客人。

  我们走进他家画室,看到正在工作的弟弟张凌,一丝不苟的神情在周围作品映衬下显得格外专注。“先请坐会儿,等我把这画画好。”

  半个小时过去了,张凌几乎忘记了我们的存在。村长徐造东笑着致歉:“他这人就这样,一画起来就什么都忘了。”书画创作不仅仅给张家兄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一年下来,书画、扇面也为他们增加几万元的收入。哥哥张少儒更是走出村庄,在上海继续开创自己的书画事业。
 
  “耕读传家”成了家风
 

  单从外表看,徐岩松憨厚的样子怎么也不能和“画家”两个字联系起来,他布满老茧的手是辛苦劳作的证明,但“白天拿锄头,晚上握笔头”才是这位农民的真实写照。

  徐岩松有自己的创作室“山石斋”,是将名字拆开命名的,比起其他人,他的工作室还多了一个大家伙——一台裱画机。最初学习裱画,徐岩松只是想方便处理自己的创作,后来有不少人都来请他帮忙裱画,也就越做越多,越来越专业。现在村里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双面手,尤其擅长画猫。

  徐岩松老房子的横梁上至今还留着 “耕读传家”四个大字,这是他父亲留下来的家风。
 
  书画成就的美好姻缘
 
  迂迢村还有一对书画夫妇,他们的故事也是从书画开始,因为书画而改变。

  20年前,互不相识的陈宏贵和杨秀云来到杭州黄龙艺校进修,虽然两个人在不同班级,但由于对书画共同的爱好,两人相识相知,走到了一起,还打算一起考中国美院,可惜因为文化课的原因最终没有如愿。

  后来,陈宏贵为了生计去深圳打工,从事的仍然是与美术有关的工作,但生了大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重担就都落在妻子身上,这个打击让陈宏贵失去信心,沉溺在赌博中不能自拔。

  看到陈宏贵如此自暴自弃,书画社的朋友都急在心里,丁寿石老先生更是频频上门劝说,还帮他寻找创收的方法,终于感动陈宏贵。现在,他以画养画,一方面用扇面、作品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则用画画挣来的钱支持自己的创作。家里的创作室也成为了夫妻俩切磋画艺的地方,当初丈夫主修素描、色彩,擅长国画,而妻子则主攻油画、水粉,现在妻子受到丈夫的影响也开始学习国画。

  如今,这对小夫妻的家庭负担依然不轻,但对书画的爱好还是像20年前一样热烈。但他们心里还珍藏着一个梦想:“以后有了机会一定要出去继续学习。”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