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信 爱安吉APP
您当前的位置: 安吉新闻网>>乡镇风貌>>杭垓镇
好儿媳袁益琴
2004年10月21日17:02 | 来源: 县老龄委 | 作者: | 编辑: 高斌

  老人说到这儿,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断断续续说:“她是我们一家前世修来的好媳妇,如果有来世,我愿给她做牛做马,报答她对我们的恩情。”

  当你(每每)经过杭垓镇唐舍村袁益琴家门口时,总能看见一位两眼呆滞,低着头,双肩下垂的白发老人坐在轮椅上,冬天,老人总是在朝阳的走廊上晒太阳;夏天,老人在阴凉通风的木屋边乘凉,在他身边总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媳妇围着他问寒问暖,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年轻人对待老人这样轻声细语,关心体贴,像似一对父女,其实不然。



    眼前这位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老人叫李成发,今年已73岁,几年前,还是个硬朗的庄稼汉子,可如今,李成发却坐在轮椅上,他因高血压中风,已瘫痪五个年头,五年中,不幸中唯一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媳妇袁益琴。

    1998年11月份,李成发因高血压脑溢血,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生命,然而李成发却站不起来了,右侧瘫痪并且不能说话了,以后的生活怎么过呢?73岁的李成发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应该说每个孩子都很孝顺,但女儿们都出嫁了,大儿子去世了,二儿子和小儿子都工作在外,三儿子在村里的竹制品厂上班,照顾父亲的担子便压在了三媳妇袁益琴身上。几年来,端茶喂饭,她就这样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年迈的公公。

    在公公刚发病送往医院抢救的那段日子里,袁益琴一直守在老人的身边。老人十几天没有睁过眼,只剩下嘴巴里一点微弱的呼吸,医生告诉家人,老人没有生存的希望了,还是回家准备后事吧,家人看到老人还有呼吸,坚持让医生继续用药。袁益琴每天精心地护理着老人,向护士学会了用针管给老人喂食,每餐用针筒把流汁一点一点的射进鼻管流入胃里,还给老人按时按摩,换洗。时间一天天过去,奇迹发生了,终于在二十来天时,老人睁开了眼睛。

    出院回家后,由于老人长期躺在病床上不运动,加上瘫痪后神经不受控制,自己没有能力大便。袁益琴看到老人痛苦的样子,她毅然戴上塑料手套,用自己的手指头伸进去帮公公把一颗颗奇臭难闻的粪便抠下来。旁边的邻居们看见了,都感动地掉泪了,都说,亲生子女也比不过!

    在袁益琴家,有这样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一行行娟秀的字,那是公公瘫痪第一年,神经系统失控,袁益琴把公公每天吃饭、吃药、大小便的时间一次次记下来,然后推算出规律,定时安排。每当受到旁人的称赞时,朴实的袁益琴总是说:“每个人都要老的,公公瘫了,我作为媳妇理应照顾,这没有什么”。袁益琴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对这位30出头的农村妇女肃然起敬。



    道起袁益琴的故事,家里人都很感激。老人瘫痪后体重反而增到150多斤,以前家里没有轮椅,吃饭、睡觉、晒太阳——都是瘦弱的袁益琴抱来抱去。瘫痪后的公公就像个孩子,什么事都要人照顾,袁益琴夜里除了给公公翻身,喂水,早上还要在4-5点钟起床给公公喂药。以前,公公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就拉在裤子里,袁益琴总是给他换得很勤。现在公公大小便虽然比较有规律了,但每次大便都是袁益琴把公公抱到长板凳上坐着,下面接着痰盂,扶着老人大便,气味难闻是可想而知的,这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而是五年来天天如此。天气晴好时,袁益琴要帮公公洗澡、洗头,洗很多脏衣服。这些女儿都是很难做到的事,而袁益琴每天都要面带微笑默默地做着,从不向家人撒怨气。这些对一个媳妇来说确实很难做到。因为他毕竟是公公啊!袁益琴说:“一开始,这样照顾公公是挺难为情的,可自己虽然不是女儿,但见到自己的公公不能动,他的女儿又不能长久地住在家里,丈夫在厂里上班,除了我,还有谁照顾呢?说句实话,公公已是一个没有知觉的人,就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吧。”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事应该由婆婆来做呀!为什么非要儿媳妇去做呢?难以想象的是,袁益琴照顾的不仅仅是瘫痪的公公,还有半身不遂的婆婆,10年前,婆婆半边瘫痪,不仅不能给益琴帮上半点忙,生活起居也依靠袁益琴,袁益琴一双手忙里忙外,逢人还总是面带笑容。每当提起媳妇,婆婆感激的话语总是道不尽,说不完:“我一只手不能动,一条腿也失去知觉,走路不方便,在生活上不能自理,益琴她每天帮我穿衣、梳头,夏天还天天给我洗澡,同时还跟我说说笑笑,这孩子很有耐心,没脾气,这让我们心里很愉快。益琴也很听我的话,我一贯都很喜欢她,只要我说想吃什么,她会千方百计弄来给我吃。一年四季,对我们两个老人冷暖都照顾地很周到。有时,我也想不麻烦益琴,有几次,我试着自己脱衣服,外衣脱掉了,内衣怎么也脱不掉,没办法,又得叫这孩子。这时候的益琴总会说:‘妈,你以后别难为自己了,我会服侍你一辈子的。’”    老人说到这儿,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断断续续说:“她是我们一家前世修来的好媳妇,如果有来世,我愿给她做牛做马,报答她对我们的恩情。”

    袁益琴忙,忙得连回娘家的时间都没有,其实袁益琴的娘家就在杭垓和安徽的交界处,乘车只需20分钟,自公公瘫痪后,袁益琴很少回家,偶尔回次家,也只是吃顿饭就回来了。几年来,袁益琴从未在娘家住上一夜。在袁益琴家中,她是个独养女儿,每次回家,妈妈总是看着瘦弱的女儿,心疼地说:“今天,就不回去了,在家里住一夜吧!”每当看到妈妈红着眼圈,用企求怜爱的眼光看着自己时,袁益琴心里酸酸的。可她还是说家里走不开,公公一惯都是自己照顾,有些事丈夫不知道怎么做,再说公公的病情不稳,万一病发了怎么办。妈妈心疼益琴,可女儿的孝心又让她有什么不能理解呢?益琴也是个普通人,她何尝不想回家住上几天,跟年迈的妈妈聊聊心里话。袁益琴说:“我娘家的哥哥和弟弟在外面工作,只有我爸妈两人在家,做为女儿,常回家看看,做点女儿应尽的孝心,也是应该的。可公婆比起爸妈,更需要我的照顾。”



    袁益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忙忙碌碌,照顾好公婆和尚在读书的儿子,还要干完田地里的活。这个家是和睦的,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是落后的。丈夫以前在厂里干些体力活,还能维持家用,现在身体不好,在家休息。袁益琴则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照顾公婆及一些家庭琐事上,村子里大部分妇女都进厂上班了,现在拉丝厂、扫帚厂都要人,路也不远,工资也不低,有时见到同村的妇女们一个个有说有笑地上班下班,每月还能有不少收入,可以贴补家用,益琴也曾羡慕过,可袁益琴还是选择呆在家中,她说得很真切:“两位老人离不开我,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钱赚得再多都是用得完的。”多朴实的话,这些年来,她每天照顾老人,与外面的人交往也少了,有时几个月也不到村里去走走。

    袁益琴缺钱用,但她从不在亲朋好友前诉苦。前不久,丈夫胃出血,医院一定让他住院,袁益琴急了,她知道兄妹们都会帮她,但又难启齿,最后还是让弟弟李泽强发现了,硬是让三哥李泽华进了医院。丈夫住院的日子,家里的事就更多了,整个家都是瘦弱的袁益琴在支撑着。她在家中牵挂着丈夫,却又没时间去照顾丈夫,病房里的病友们都在议论着李泽华:“这人是不是没有老婆啊?住了这么多天,老婆怎么一天也没有来过。”李泽华听着心里酸溜溜的,其实妻子在他心目中是最了不起的,在她肩上扛着常人所无法承受的担子。直到他出院的那天,袁益琴才到医院来接他,兄妹们硬留袁益琴在递铺住上一夜,晚上到生态广场去看看,可袁益琴还是回去了,来递铺接丈夫,到了车站,袁益琴说:“递铺变化真快,我都快不认识路了。记得前年,也是丈夫住院,妹妹在家照顾公婆,自己在递铺第一人民医院住了一夜,而后,就很少来递铺了。”平时在家里,袁益琴连杭垓镇上也很少去,一句话,都是因为没时间。

    袁益琴的心里总是想着别人,而没有自己,再苦再累,都一个人扛着。自己有点小病小痛,从不作声,哪怕是她的老毛病肠胃病急性发作,疼得全身直冒虚汗,她也总是等疼痛一过去就开始忙碌开了。

    一个朴实的人总以那颗朴实的心去对待别人,逢年过节,兄弟妹回家时,她都早早地把床单洗干净,为他们准备丰盛的菜肴,把他们当客人对待。现在在长兴县当公安局局长的二哥李泽福提起袁益琴,满怀感激地说:“她这人良心好。”兄妹们都说:“有益琴照顾爸妈,我们在外面工作也放心了。”邻居们更是翘起大拇指,夸袁益琴能做到这样,的确不容易,真是天下难寻的好媳妇。袁益琴在邻居眼里不仅是好媳妇,也是好邻居,说她人缘好,大家喜欢到她家去,你去一百回,一百回都有一杯热茶。向她借什么东西,只要她有都行。

    袁益琴所做的点点滴滴,被周围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年底,在村民的极力推荐下,当选为杭垓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如今,杭垓镇无论谁家发生了什么婆媳纠纷,都拿袁益琴做比较,她成了杭垓镇好媳妇的典范。县老龄委供稿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新闻集团主办,安吉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
    本网电话/0572-5687133 | 智慧安吉APP热线/0572-5680008 | 新闻热线/0572-5223000 | 邮箱/ajnews@163.com | 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祥和路178号9楼
    中国安吉网政务新闻视窗APP)法律顾问: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