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垓镇松坑村5公里长的柏油村道圆了老百姓几十年的梦。村党支部书记尹长根说的很实在:“这个梦是老百姓自己圆的。” 尹长根之所以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去过杭垓镇松坑村的人都知道,原来那里的村道坑坑洼洼,骑自行车是“一蹦一跳”骑出村,老百姓盼着走好路,可修这条路要100多万,哪里去筹钱呢? 去年,全县上下开始搞康庄工程建设,村里如果修这条路,县里就有45万元的补助,这对松坑村无疑是一次机遇,但也是一次挑战。修这条路总资金的60%靠老百姓自己拿出,但老百姓修路集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让村干部下定决心拿下这项工程。 工程一开工,在松坑村里那种“局部得利,全村一盘棋”的面貌处处展现:修路时正是三伏天里,工程队修到哪家门口,老百姓早就把茶水烧好,拎着大茶壶放在路边了。等到村里要集资修路了,按照谁受益多少谁负担多少,最远的一位村民集资1000元,最近一人50元的制度,有的一家四口,交4000元一点怨言也没有,主动把钱交到了村里。村民刘雪琴办扫帚厂多年,这回除了集资款,她个人捐款1万元;全村17个村民小组,其中10个村民小组集体赞助3万6千元修这条路。更为可贵的是松坑村第一村民小组长李大宝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办厂不做生意,个人捐款2000元,了解情况后得知,李太宝家中集资款就交了4000元,加上这次捐款,一共拿出了6000元,这对于他这样的家庭,可是笔不小的数目。 拖拉机手、私家车主纷纷捐款,老百姓在全村掀起捐款修路的热潮,“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花了1个多月时间,这条5公里的村道就顺利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