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村普通老党员,68年人生旅途,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耀眼的履历,就像是山头一棵小草一样平凡。但是,当他不幸逝世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自发前来送行,虽然逝去已有1个多月,但当地不少村民现在谈起他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他的名字叫刘三星,2004年7月27日下午他在带领杭垓镇杭河村五队村民参加村庄环境整治义务劳动中,不幸摔伤抢救无效去世。 在当地村民哽咽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一生平凡的农村普通老党员依然跳动的赤子之心。“不该离去的三星哥” 开始拓宽的村道,开始刷白的墙面,开始变美的村庄。望着眼前这一切,眼泪不由自主地充满杭河村村长助理余坚的眼眶。 “三星哥,你不该离去。”回想起7月27日这个日子,余坚的心又痛了起来。这天下午下了场大雨,到了近5时才停。考虑到第二天村道要砌石,刘三星又来到自己负责的工地上清除废土。“三星吃饭了!”“快了,就剩下一点了。”这是刘三星和相濡以沫大半辈子的老伴王小香的最后一段对话。5时50分左右,刘三星在清理废土时不慎滑倒头部撞向路边的一幢房屋的墙上,顿时昏倒在地上。村民发现后急忙将他送往杭垓卫生院,后又急转本县三院,但是因伤势过重刘三星再也没有醒来。 “如果不去加班清除废土,也许三星哥就不会遭遇此难了。”“如果不是连续在高温天气里劳动15天,也许刘三星就不会头晕滑倒了。”“如果完成规定义务工后不再出工,也许刘三星就不会这么早离我们而去了!”…… 但是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过……人均只需做5个义务工,已逝去的刘三星却连续做了15个义务工,规定下午5时30分歇工,但刘三星每天都是最早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歇工。直至7月27日晚他离开这块他生活一辈子的土地…… 在许多人眼中,刘三星是个“好人”——“好人”刘三星 一个多月来,刘汉民每天都在“寻找”刘三星。“一直照料自己生活的三星哥怎么再也不来了呢?” 刘汉民是个哑巴而且智力低下,住在距村有1里多路的白树冲上。他的父亲刘海山共有三个孩子,一个哑巴,一个瞎子,一个智力低下。无情的岁月,先后夺去了2个孩子,只剩下刘汉民和刘海山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刘三星是个有心人,每当有空,他都会到白树冲看望这户残缺的人家。特别是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队里收回了刘汉民家的地,由集体供养他们父子俩,因为这一老一少已无能自食其力。这期间,刘海山也撒手西去了。留下孤苦零仃的哑巴刘汉民。 刘汉民如何生存?队里除了供应粮食,他的日常生活料理怎么办?刘三星毅然挑起了重担。他常常把刘汉民的冷暖放在心里。 十几年来,每当遇到下雪或者暴雨天,即使深更半夜刘三星也会从床上爬起来,走上1里多小路,看看刘汉民家是不是安全。 有一次,刘三星为刘汉民称米的时候,村里有6户人家不肯出。耿直的刘三星见一时无法做通思想工作,干脆在自己家里称了67斤大米给垫上,后来刘三星也未向队里张口补回这67斤米。 平时家里碰到吃鱼或吃肉,他都会盛上一些给刘汉民送去。时间久了,哑巴刘汉民一见到刘三星,不会说话,只一个劲地嗷嗷地叫。村民说,这是哑巴刘汉民表达对刘三星的感激。 对任何人,刘三星都是这样一副热心肠。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一场大雨过后,村民刘全义家房子倒塌了。刘三星得知这一情况,不但自己义务出工,还招集了其他十几个村民一道,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刘全义造好房子。而在造房的其间,他和村民没有吃人家一口饭。 但是,也有人说他笨,在一些人眼中,刘三星是“笨人”——“笨人”刘三星 刘三星“笨”。早在七十年代,刘三星和生产队的几名村民在挖山地,突然在公房地里挖出两坛银锭和洋钱,当时有很多人围过来要分这些财物,可刘三星却主动地站起来说,这是国家的财物要上交。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把这些财物冼干净,装上麻袋,送到人民银行安吉支行。后来很多人骂他,说他笨。 刘三星“笨”。1989年,杭河村要修一条通往老五队的机耕路,这条路是通往五队的交通要脉,是事关全村最大的自然村经济发展问题,可在修路过程中,需征用一村民七分田,但当时农田分户小调整又刚刚结束,这家农户不愿意,要知道杭河村是山区,全村人均地只有四分左右。为此,路被停下来了。而此时已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刘三星说:“这七分田算我的,等两年后小调整时再把田分给我。”就这样,刘三星在两年内损失了将近3500斤稻谷,但路被修通了。 刘三星“笨”。1990年,杭河村为了脱贫致富兴办村林场,需要找几个劳动力去开荒造林,可由于杭河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开荒造林工资非常低,没人去。刘三星得知此事,就主动地找来了村里的五个村民,到村里去商量,“让他们去,为了村民能致富,就是工资不拿我们也要把林场建设好。”于是他们就背着工具,以林场为家,投入开荒造林的劳动中去。然而,这一干就是三年,他们几乎天天在山上劳动,白天忙好夜里加班,常常是废寝忘食。就这样,村里发展了3500多亩黄枯竹,年增加集体收入近3万元。而刘三星换来的除了一年1000元的极少报酬外,就是身体被拖垮了,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在家人的眼中,刘三星是个爱管“闲事”的人——“爱管闲事”的刘三星 在今年的6月25日,连续的暴雨袭击了杭河村,五队山塘水库有塌方的危险,在全村人都被大雨拦隔出不了门的时候,刘三星却在早上四点多钟,冒着倾盆大雨第一个出来抗洪,一直连续在雨中奋战了两个小时,村里人才赶过来和他一起清沟排水,保住了一百多亩田免受冲毁。刘三星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年岁已高,虽然已不再在村里担任任何职务,但他始终热衷于村集体工作,这次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与他的宣传发动是分不开的,是在他苦口婆心做工作下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从开始到他逝世前的十五天里,他都连续地在工地里做义务工,每天都是提前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在规定的五个义务工做好时,他的家却做了二十几个工,还不停地做。可谁又知道,在他做义务工的同时,他家的板栗树荒芜没人管理;由于在村庄环境整治房屋拆迁中,村民戈重志的工艺品厂被拆掉没处生产,又是刘三星主动把自己居住的房屋无偿提供给他生产。家人对他有“意见”,可是,他却说:“一个人不做,两个人不做,大家都不肯牺牲,怎么能做成事呢?”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不近人情”的刘三星 刘三星小女儿刘珍娇在上小学的时候,去岭西的山上玩,出于好奇就掘了山上的一颗毛笋回家。刘三星收工回家见了之后,狠狠地批评刘珍娇不应该掘山上的毛笋。 年龄尚幼的刘珍娇见父亲大动肝火,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她稚嫩的哭声让刘三星心里酸酸的。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只是语调缓和了一些,让刘珍娇把毛笋给人家送了回去,并当场向人家承认错误。 要挖点笋吃,谁抓住都不要紧,就是不能被姨夫抓住。家住山那边的几位外甥曾经笑着相互“提醒”,因为有一次一位亲戚在杭河村集体山上掘笋时被刘三星发现后,不留情面地进行了处理。 在家庭教育上,在对待亲人上,刘三星就是这么“不近人情”。
采访附记:当我们来到杭河村采访时,当地村民知道消息后,纷纷哽咽着向记者介绍刘三星的生平往事,一股悲伤的气氛始终笼罩着采访现场。不论说他好,说他“笨”,说他不近人情,说他爱管闲事,但都是些小事,没有一件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说着说着,不少村民就掉下了眼泪…… 记者得知,在刘三星精神的感召下,当地的村庄整治工作正在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