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前,义士塔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延绵的群山,潺潺的溪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似乎总也走不出贫困和落后的困惑。五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义士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好的前景:标准化的自来水连通每家每户,交易公平的农贸市场连接山里山外,环境幽雅的村民公园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村活动中心人来人往,工业园区的幢幢厂房机声隆隆,连片的幢幢小洋楼紧邻群山环抱,潺潺溪水环绕青山欢快地歌唱……一个经过岁月洗礼和改革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新社区的美景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义士塔的变化得益于村里有个好支部,更得益于支部书记的领导带头作用。村支书的思路则决定于村里的出路,思路新天地宽。该村只用了三招棋就使旧村换新颜。2003年下半年始,该村按照“私营工业生产进工业集中区、山上山下百姓向中心集镇集中,外来务工生活进社区”的发展思路,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村支部的带领下该村开展了“扩中心村、缩自然村、建新社区”的行动,村民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就这样分散在全村四面八方的大小生产加工作坊全都集中到工业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转椅加工企业群,有利地实施了资源互补,一个加工型的产业就这样形成了。全村家家户户的农民全都成了“工人”,还解决了1100多名外来务工者的就业问题。 在开展声势浩大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中,该村第一个喊出了“山民下山、缩并自然村,全村向中心村集中”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村支书竺正祥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部门、请专家、筹集资金修订了中心村的总体规划,编制了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以村集体资产作抵押,筹集60万元资金,村支书带头发动群众开沙滩、建堤防、筑水坝、修道路,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占地120多亩的工业新区和环境怡人的村中心公园落成。村领导又挨家挨户到分散在山凹里的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看着如此美丽的中心村,山上的农民被实干的村领导的精神所感动,个个放弃老屋下山,搬入了新居。 为了让外来务工的民工也能融入本村,享受村民待遇,竺正祥等村干部又到处筹集资金,三个月后总投入90万元,246间,建筑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名外来民工的新社区也在今年春节前竣工,正月十五一上班,民工们都从分散的居住处走进统一标准的新公寓。同时,村里拿出资金聘请保安,采取24小时巡逻机制抓社区内的治安等工作,递铺派出所还专门在此设立了警务区。 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6000余元,社区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外来者享受着村民的待遇安心工作和生活,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三集中”的思路仍在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义士塔正成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这帮“实践者”的开拓下必将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