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纸 | 安吉新闻 | 即时新闻 | 外地媒体看安吉 | 新闻专题 | 网络发言人 | 安吉论坛
  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炸裂,有专家认为膨大剂是这次西瓜爆炸的罪魁祸首。部分专家认为在允许使用范围内时,这种一袋可让西瓜增产30%的化学物质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然而又有人认为这些认同膨大剂无害的专家跟利益链有关联。据了解这类“生长激素”已经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有能使用的蔬菜中。问题是从西瓜爆炸到现在,权威部门并未作出科学地检验分析以确定膨大剂不会累积在人体内或的确无害健康。
·膨大剂不是添加剂,是一种生长激素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属农药范畴,其成分可刺激细胞分裂,通过促进果实中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目的。上世纪中期日本首先研制出这种人工生长激素,但因考虑到果实容易畸形并未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国研究人员争相将其引进到中国,并在1992年通过了农业部的审核。从此后凡是能被人工“膨大”的蔬菜果实,基本上都被膨大了。

膨大剂是种人工合成生长素,是通用名配方有很多
植物生长,需要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五种天然激素,这是植物本生就会产生的。而膨大剂就是用人工的办法,模仿这些激素的构造合成的化学物。“膨大剂”是一种统称,配方有很多种。据江苏公布出来的配方,瓜农使用的氯吡苯脲,这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的生长调节剂,会帮助细胞快速分离,达到快速增大的目的。

膨大剂源自日本但并未普及使用,中国80年代争相引进
“膨大剂”氯吡苯脲是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的。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中国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了该产品。

中国市场上的水果几乎都被膨大剂催大
在中文数据库中,中国共有380多篇关于膨大剂使用的文献。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水果蔬菜中都被使用。从番茄、草莓、西瓜、葡萄,到苹果、梨、土豆、荔枝,凡是可以膨大的,都被技术员用遍了。中国市场上的葡萄、西瓜和猕猴桃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

·西瓜开裂因素多应具体分析
  西瓜开裂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罪到“膨大剂”上,因为西瓜的品种、生长的环境、使用的肥料都会对西瓜是否开裂存在风险,但是就这次未成熟的西瓜在田地里爆炸的情况来分析,有些西瓜爆炸是由于膨大剂使用的时机不对,本应该在果实刚成型的时候使用的产品,却在长势良好时候使用,必然会打乱已近成熟的西瓜。

影响西瓜爆炸因素众多
在明白膨大剂这类物质的功效之后,再分析西瓜裂开的因素就会发现有其实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卸到膨大剂身上。其实,影响西瓜开裂的因素很多,包括西瓜的品种、天气情况、肥料情况等诸多因素。据果壳网的辟谣文章介绍,西瓜的品种会影响到开裂。的确有些西瓜品种会影响其表皮的脆度,并且与晚熟品种相比,早熟的西瓜品种的瓜皮较薄,瓜皮细胞较大排列较疏松,因而使得瓜皮缺乏韧性容易开裂。

西瓜爆炸跟膨大剂使用时间有关
但是这次“爆炸”的西瓜,其实是跟“膨大剂”使用不当有关。据一位有10多年经验的瓜农介绍,膨大剂要在西瓜很小的时候使用,在幼果形成后再使用膨大剂在瓜底部点一下,希望瓜能长得更大一些。现在正是西瓜生长高峰期,长势很好,这时使用膨大剂肯定导致其爆裂。西瓜爆炸地区的技术员说:这种药要在西瓜鸡蛋大时用,这个时候用这种药不合适。

氮肥、品种也跟西瓜开裂有一定关系
施用氮肥可以大大提高西瓜的生长速度,但瓜瓤的生长速度要大大快于瓜皮。这样一来,西瓜就很容易开裂了。还没有研究报告指出,膨大剂跟西瓜的水分代谢有关系,也不可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如果没有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膨大剂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不用说让西瓜爆炸,就是让西瓜快速长大都是问题。

·膨大剂危害尚无定论
  尽管膨大剂并非西瓜爆炸最大元凶,但它作为一种人工合成又被普遍使用的化学物质是否是安全的却存在巨大争议。西瓜膨大剂究竟有害还是没害,究竟是可用还是不可用?有业内人士指出,生产添加剂、售卖添加剂等各个环节是一个长长的体制利益链条。农业技术员帮经销商销售西瓜膨大剂,从中赚取高额的回扣。在这个利益链上的人不会管膨大剂对吃西瓜的人的危害。所有这个利益链上的所谓专家们都言之凿凿地说,这些添加剂没有什么危害。

农业专家称在正常范围内使用没有危害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纪明山认为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属于“植物激素”,跟“人体激素”和“动物激素”没任何关系。“膨大剂使用过量的话,只会造成植物或果实的畸形等不良症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认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膨大剂,是非常安全的。(5月18日新京报)

但中国尚无膨大剂使用标准
“植物的激素和人体的激素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不太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膨大剂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值。以氯吡脲为例,日本规定,氯吡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0.1PPM;韩国规定,瓜类中氯吡脲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M。

膨大剂对人体的副作用尚无科学定论
有消化科医生认为,膨大素类物质由于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在蔬果中是有残留的,而人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蔬菜水果,这些残留势必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影响。虽然对此医学尚未进行证实,但仍然有一个化学制剂“累积”效应的存在。特别是“累积”之后对消化系统胃肠道的刺激症状,药物的一些毒物的过量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成熟的西瓜开裂跟膨大剂也许并无太大关联,但这次未成熟西瓜爆炸的确是跟膨大剂使用不当有很大关系。在权威部门集体沉默、无法拿出科学数据证实膨大剂无害的时候,人们或许无法相信给它“辟谣”的专家的言论。消费者还是在选购果品的时候,尽量做到规避潜在伤害,如像一些研究机构建议的那样:尽量食用应季的瓜果,或避开外表“过度光鲜”甚至是“畸形”的瓜果。

安吉新闻网是由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主管,安吉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4]28号 | 浙ICP备05010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