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是浙江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县。这个县的地形得天独厚:天目山和龙王山将安吉团拱成一个“畚箕状”的盆地。沿畚箕口扶摇而上的气流在爬坡过程中往往遇冷凝霜,如此,便赋予了安吉独特的小气候: 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山区绝对低温一般在10摄氏度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达84%,直射的蓝紫光较少。这种独特的气候,不但有利于植物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还形成了植物独有的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的遗传特性。
无独有偶,造物主对这里的土壤也特别垂青:无论是山坡还是洼地,土壤中均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钾、镁等微量元素。
两种因素叠加,安吉生长的植物便有了与异地迥然不同的特点:汁液丰沛,香味浓郁,清幽沁心。
1982年,安吉县林科所几位科研人员在进行茶树资源普查时,从天荒坪镇大溪村一位百岁老人口中得知,村中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岁。这株树甚是奇特,芽叶呈玉白色。
科研人员设法在榛莽中找到了这棵奇树,并采下叶片回去化验。化验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这种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而氨基酸含量中茶氨酸又占了50%以上。这种罕见的高氨低酚特性,不仅使茶叶香浓味鲜,还将茶叶的降血压、护肝等功效数倍放大。
喜出望外的科研人员尝试着无性繁殖。经过4年攻关,一批幼苗终于扦插存活了。因为这些茶树叶片银白,专家便名之为“安吉白茶”。
不过,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这种“宝贝茶”在推广初期却并不顺利——尽管科研人员磨破了嘴皮子不厌其烦地宣传白茶的诸多优点,但习惯于老品种种植、更注重于眼前利益的茶农们响应者寥寥。一直到1993年,安吉白茶推广面积也只有30来亩。
如何才能让特色农产品真正变成农民增收的“利器”?
“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经济。对于农民的经营活动,政府的助推和引导不但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深有感慨。她用“现身说法”阐释了这一观点——
1995年,叶海珍出任溪龙乡乡长。踌躇满志的她把建设“千亩白茶基地”作为推动群众致富的抓手。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群众就是不买账。黄杜村一个农民还直愣愣撅了她一句:“种不种茶是我的事,你管得着吗?”
在“大包干”的今天,经营自主权掌握在农民手里,靠行政命令显然行不通。怎么办?叶海珍决定调整策略——通过提供服务、出台扶持政策去加以引导。
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便予以补贴:农民种白茶3亩以上,每亩给150元补贴;
农民不懂白茶栽培技术,乡政府便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
这下好了,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到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安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推广溪龙经验: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突破万亩;2004年,蹿升至5万亩;2010年,安吉白茶面积已接近10万亩。
记者感言:安吉白茶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尽管安吉白茶“天生丽质”,终难免“胎死腹中”。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究竟该怎样定位?过多干预农民的经营活动,固然不对;但完全撒手不管,显然也不正确。管与不管,关键看是否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一句话,只要真心为群众考虑,我们的工作就能深得民心,就能抓出成效。 |
|
|
要想让白茶真正带动农民致富,仅靠面积和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打造品牌至关重要。而要打造出好的品牌,前提是,产品必须具备过硬的品质。这一点,安吉人是深谙的。
尽管安吉白茶“天生丽质”,安吉人在保证白茶品种方面,依然一丝不苟。县里规定,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地区才能种植白茶:一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肥力和丰富营养元素的土壤;二必须具备一定的海拔和适宜的坡度、坡向、气候。
对茶田四周的树种也做了严格的规定:茶田周围必须种植桂树或香樟——这两种嘉木能渗发出幽香,对提高茶叶品质,大有裨益。
而对于茶叶制作工艺,政府的要求更是苛刻。在“大山坞茶场”茶叶制作车间的墙上,记者看到县里颁布的生产工艺规程:“茶叶加工厂必须建在地势高、空气新鲜、远离居民区的所在;盛放鲜叶和干茶的器具必须是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必须使用不锈钢器具……”
从鲜叶进车间到制作成干茶,共有14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摊青叶,必须达到叶片发软,叶芽舒展,散发青气;杀青叶,必须达到手捏成团,略卷成条,折梗不断;初烘叶,必须茶条不粘连,紧摊不成团,松手即散……
这样严苛的要求,能不生产出上好的茶叶?!
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安吉全力挖掘白茶的文化底蕴。
宋徽宗赵佶精于茶道,在其专著《大观茶论》中曾写到了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能致。”“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在璞,无与伦比也。”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高贵的出身”,还必须对品牌进行系统的营销。县里成立了白茶开发推介领导小组,组织茶农参加各种名茶的评选。2001年,安吉首次举办白茶节。2002年4月18日,从安吉白茶王上采摘的100克野生白茶在上海拍得4.05万元的价格,2004年4月,安吉白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同年4月18日,在上海豫园商城举行的安吉白茶拍卖会上,50克安吉白茶极品拍出了5万元高价——这是当时国内绿茶拍出的最高价。
默默无闻的白茶,终于展露峥嵘:2007年安吉白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8年安吉白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浙江首个农产品被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截至目前,安吉白茶先后获得400多项国内外大奖。
2010年,安吉白茶让安吉农民人均增收2742元。
记者感言: 特色产品作为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要转化成经济优势光靠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一定规模还远远不够。有了特色的东西,并不等于就可以乐呵呵等着天上掉票子。不能和市场有效对接,不管产品的特色多浓郁,想使荷包鼓起来,难!正确的方法呢?催化特色产品成为知名品牌。创出了名牌,便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最终也就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记者感言:特色产品作为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要转化成经济优势光靠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一定规模还远远不够。有了特色的东西,并不等于就可以乐呵呵等着天上掉票子。不能和市场有效对接,不管产品的特色多浓郁,想使荷包鼓起来,难!正确的方法呢?催化特色产品成为知名品牌。创出了名牌,便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最终也就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
|
|
创出了品牌,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创牌难,保住品牌更难。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安吉人始终不忘呵护品牌。
一亩白茶的收益,是其他绿茶的2—3倍。白茶的效益引得众多农民跃跃欲试。政府适时作出规定:不以面积论英雄,不盲目扩张,全县将白茶面积严格控制在10万亩之内。
一系列配套措施随之出台:不允许毁林种茶;不允许挤占基本耕地种茶;不适合白茶生长的区域一律不许种茶……一位村支书的侄子,趁着夜色偷偷毁林种了半亩白茶,有关部门闻讯火速出击,毁林者受到了严肃处理。
推出“母子商标”管理体系:安吉工商局在让广大白茶农户共享“安吉白茶”品牌效应的同时,积极培育子商标,鼓励白茶经营者打响自主品牌,突出白茶企业“个性”化。
所有使用“安吉白茶”这一品牌的必须是安吉白茶协会的会员,安吉白茶包装统一,对没有自己品牌的中小茶农,通过组织引导他们加入专业的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商标。合作社对每个社员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每盒安吉白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
这种品牌的个性化,逼迫每个茶农不得不去重视茶叶的品质。在大观茶业合作社,凡是入社茶农必须遵守一整套茶树栽培标准。翻开厚厚一沓“种植规程”,一亩地该种多少棵茶树、施肥深度精确到几厘米、杀虫该用怎样的生物农药……合作社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这一创新模式,还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农户共用安吉白茶品牌造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潘元清是递铺镇银湾村的种茶大户,他为自己的茶园注册了“龙王山”子商标,为了防止茶园被邻近茶园污染,他在自己的茶园四周栽种桂树形成隔离带,将茶园分成若干区域逐一编号,每一区域何时采茶、采了多少、何时炒茶、炒了多少、卖往何处都一一记录。
这一做法,使他的“龙王山”牌茶声名远播。同样是白茶,他的“龙王山”比别家要价高出一倍还供不应求。
据安吉县工商局统计,全县除“安吉白茶”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外,已注册个性化白茶类商标82件,尚有146件已申报受理。“母子商标”管理模式推出后,白茶亩效益增加3000—5000元。
安吉白茶实行质量追溯体系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去年农业部作出决定:将安吉作为全国首个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示范试点县。有关专家认为:安吉白茶质量追溯体系为全国其它农产品品牌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对提升中国农产品品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安吉白茶真正“红”起来了!
记者感言:产品没有特色,形不成品牌,要想行销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可以这么说:急功近利,毁掉的不仅是产品的特色,也毁掉了你的财路。此外,商品流通的实践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规律:创出品牌并非一劳永逸,特色也有个扬弃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自然壁垒被突破,原先你享有的优势,可能逐渐弱化。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可你仍故步自封,那没办法,只能眼看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溜掉了。 |
|
|
|
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竹乡,黄浦江源所在地之安吉县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间发现了一蓬树龄逾百年的再生型古白叶茶树。致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农业厅的茶树育种专家的指导下,经市、县茶叶科技人员的共同研究开发,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育成了“白茶一号”品种。如今,“白叶一号”已被国家认定为珍稀茶树品种。“白叶一号”的开发成功,为我国填补了这一茶种的空缺,为世界增添了一个珍贵的茶树品种。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一曰白叶茶……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
|
1.备具:将安吉白茶冲泡时的用具逐一端到表演台上。
2.备水:将沸水倒在玻璃壶中备用。
3.观水:取黄浦江源头水,高冲于观水瓶中,再插入白茶鲜叶枝条,泉水清彻,枝条在水中漂浮,给人以动感。
4.赏鲜叶:安吉白茶鲜叶形似兰花,叶肉玉白,叶脉翠绿,鲜活欲出。
5.温杯:倒入少许开水于茶杯中,茶艺小姐双手捧杯,转旋后将水倒于孟。
6.置茶:用茶匙取安吉白茶少许置放在茶荷中,然后向每个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7.浸润泡:提举冲水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约为杯子的四分之一,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其初步展开。
8.运茶遥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将茶杯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香气充分发挥,遥香约0.5分钟。
9.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10.奉茶:用茶盘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奉送到来宾面前。
11.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2.观叶底: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优美姿态。
13.收具:客人品茶后离去,及时收具,并向来宾致意送别。
|
|
1、1980年8月,由县政府拨款进行保护培育。
2、1982年4月,从野生白茶王嫩枝条剪取插穗537支,在县林科所无性繁育苗圃进行短穗扦插育苗,成活288支。
3、1983年3月,将白茶苗移栽于县林科所良种选育对比试验小区,实栽82丛,成活75丛。
4、1987年1月,成立安吉白茶开发基地试验课题组,从试验小区母本园剪取插穗进行无性繁殖育苗,种植,至1990年12月,在县林科所建立白茶开发基地5.6亩。该课题成果于1991年获安吉县和湖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1991年6月,“玉凤”牌安吉白茶在1991年度全省名茶品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
6、1992年11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实施省《安吉白茶特异性状鉴别与利用》课题,1997年底完成课题研究,基本掌握了安吉白茶生长特性,确定安吉白茶的返白表现主要与当年生长期的温度有关。1998年4月通过省课题鉴定,1999年12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1997年1月,县农业局主持实施湖州市《白茶生产技术推广课题》,1998年12月通过市课题鉴定,1999年6月获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8、1997年7月,成立安吉县白茶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吉白茶开发一期规划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白茶生产。
9、1998年3月,启动安吉白茶证明商标申报工作。
10、1998年5月,安吉白叶茶通过省级茶树良种认定。
11、1998年5月,安吉白茶获’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
12、1998年6月,开始制定《安吉白茶》县地方标准,9月颁布实施。
13、1998年9月,成立安吉县白茶协会。
14、1998年11月,安吉白茶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
15、1999年3月,国家商标局审查处来安吉考察安吉白茶证明商标申报工作。
16、1999年6月,安吉白茶在全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一类名茶。
17、1999年6月,安吉白茶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18、1999年9月,安吉白茶参加’99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获国际名茶金奖。
19、2000年6月,安吉获得“中国白茶之乡”称号。
20、2000年6月,安吉白茶获国际名茶金奖。
21、2000年9月,安吉溪龙千亩无公害白茶示范园区启动建设,2001年6月完成。
22、2000年10月,进行安吉白茶协会换届。
23、2001年1月,安吉白茶获得证明商标注册。
24、2001年4月22-23日,举办首届中国·安吉白茶节。
25、2001年4月,安吉白茶获“会稽杯”浙江省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
26、2001年5月,安吉白茶被评为2001中国国际名优茶、茶文化展览会无公害名优茶特别推荐产品。
27、2001年6月,启动溪龙白茶街建设,2003年4月建设完成。
28、2001年6月,安吉白茶获国际名茶金奖。
29、2001年6月,安吉白茶在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特等奖。
30、2001年7月,颁布实施《安吉县白茶“十五”发展规划》。
32、2001年11月,安吉白茶参加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获金奖。
33、2002年4月15日—21日,举办第二届中国·安吉白茶节。
34、2002年4月18日,安吉白茶王在上海拍卖,100克茶叶拍得4.05万元。
35、2002年5月,安吉白茶获2002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
36、2002年6月,安吉白茶获国际名茶金奖。
37、2002年12月,安吉白茶被评为湖州市著名商标。
38、2003年1月,安吉白茶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39、2003年4月,安吉白茶获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
40、2003年6月,安吉白茶被授予浙江名茶证书。
41、2003年6月,安吉白茶在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特等奖。
41、2004年4月,安吉白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42、2004年4月,安吉白茶获200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
43、2004年,安吉白茶获浙江省十大名茶。
44、2005年成功举办第二届白茶仙子评选!
4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安吉白茶)浙江省强制性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46、2005年6月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安吉白茶表现不俗,载誉而归。送评的17家茶业企业,全部获奖,其中5家获特等奖,10家获一等奖,2家获优质奖。
47、2005年5月济南茶博会上,安吉白茶一举获得名茶评比金奖1、2名。
48、2005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安吉白茶推介会,使安吉白茶的知名度进一步的提高。
49、2006年4月,作为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安吉分会场的序曲,《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隆重举行。
50、2006年8月安吉白茶喜获浙江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这是安吉白茶在其品牌建设上的又一次成功!
【以上内容来源:安吉白茶网】 |
|
|